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10-02-25

丰田新锐志能否“再创辉煌”?
文/王易见

 

    丰田最近是麻烦不断,昨晚还看到新闻里讲丰田总裁丰田章男在美国的听证会上宣誓,这似乎是丰田官方对近期丰田质量问题的一个最高层次的反馈了。但丰田的新闻还真不少,今天在网上看到改款锐志国内路试的相关新闻,说实话,对于新锐志,大家是颇多期待,不仅如此,也希望新锐志能冲掉现在丰田的“晦气”。但基于现款锐志的火爆,新锐志能否“再创辉煌”呢?

 

    可能有人说,锐志卖得始终不如雅阁、凯美瑞之流的好,甚至比奥迪A6L、A4L差了很多。在中档车中,锐志是个异类,其价格和雅阁、凯美瑞等都差不太多,而比奥迪A6L、A4L都便宜不少,然而从配置上,锐志明显优于雅阁和凯美瑞,甚至和奥迪也差不太多,V6+6AT的配置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其后驱的特点,更是这几款车中绝无仅有的。

 

    由于性价比颇高,这反而让锐志的竞争线变得极为广泛。锐志当然对雅阁凯美瑞之流不屑一顾,而奥迪,虽然性价比很低,由于价格贵出许多,也不愿意和锐志相提并论,其实锐志的性能整体不输于喜爱“烧机油”的奥迪。然而更多的时候,我们会看到锐志和迈腾、新君威等车型的类比。

 

    应该说,国内人对锐志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这是因为锐志的外形并不大气,当然,锐志的外形我个人认为还是相当不错的,非常具有运动的特质,但却不符合大多数国人的审美观。锐志推出的前两年,卖的不温不火,最近两年,销量上升了不少,有人甚至感叹锐志都快成“街车”了,这说明锐志的价值正在被认可。在这个时候,突然要更新换代,不免让人感到诧异。

 

    的确,锐志上市已经有好几年了,但他的火爆还是在最近两年,因此,其生命周期并不算太长,我敢说老款锐志如果继续生产,依然会火爆下去。除大件之外,锐志经典的排挡、排气管,以及运动的造型可谓是不朽的传奇。为了突出这一点,国内去年还举办过几场锐志漂移活动,令人大开眼界。

 

    新款锐志在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方面并无太大改观,变得较多的还是外形和内饰,以适应国内消费者“牛高马大”的审美观。不过,在我看来,这种改法不但没有突出锐志的特点,反而令其优点荡然无存。有人说他的前脸有点像雷克萨斯,而尾部却向蒙迪欧致胜,它到底想表达什么,让人看不明白。

 

    唯一的解释,可能是锐志要放弃运动而改走商务的路线了,至少从外观上,新款的商务感浓厚,大气十足,但是否有助于其竞争力的增强就很难说了,毕竟,在这个价格区间选择商务,不少人可能会放弃锐志,而选择贵出几万到十几万不等的奥迪。这样,新锐志的市场表现,可能会令人大失所望。当然,一汽丰田不妨借鉴马6的手法,实现新款老款同时销售,在新老产品互补的情况下,让用户去做出选择。

 

老款内饰

丰田新锐志能否“再创辉煌”?

老款外观

丰田新锐志能否“再创辉煌”?

丰田新锐志能否“再创辉煌”?

丰田新锐志能否“再创辉煌”?

新款内饰

丰田新锐志能否“再创辉煌”?

新款外观

丰田新锐志能否“再创辉煌”?

丰田新锐志能否“再创辉煌”?

 

 

我的博友群:82190273 74557790(已满)
联系方式:
QQ 543415188
MSN feitianhanxue@hotmail.com
Email feitianhanxue@126.com

2010-02-23

湖南卫视玩“网游”,能否玩出别样滋味?
文/王易见

   
    最近看到网上一则非常劲爆的新闻——《湖南卫视投亿元砸向网游 3月可能推首款产品》,颇感兴趣,这一新闻给我带来的震撼不比盛大挖角龙丹妮来的少,毕竟湖南卫视的地位和角色都不一般,而且一旦湖南卫视成功,其他地方卫视和媒体很可能步其后尘。因此,在竞争已经非常激烈的网游市场上,湖南卫视的介入,无疑会带来新一场龙争虎斗。

 

    随着国家进一步推进“三网合一”进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将变得难以区分,而且,三网合一给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带来利益会比较大,因为前两者切入互联网领域相对容易,很大程度上讲,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的官方色彩更为浓厚,这才使得湖南卫视敢于砸上亿的资金到网游这个完全陌生,同时也是最赚钱的领域。

 

    湖南卫视虽然擅长娱乐节目的制作,在网游领域的表现究竟如何还有待观察。不过,我们似乎可以从现有的格局提前猜测一下。

 

    湖南卫视这几年非常火爆,除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首屈一指的娱乐节目之外,还成功的举办了几场选秀,后来还自拍自导自演了诸如《一起来看流星雨》等偶像剧,虽然反响各有不同,但均获得了不错的收视率。这些都为湖南卫视积累了十分雄厚的用户基础,湖南卫视的观众不仅规模庞大,而且非常忠实,同时,湖南卫视又有着非常大的争议性,因此,如果湖南卫视要推广网游,很可能引来正反两方面的激辩,通过正反炒作达到宣传目的,这是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湖南卫视屡试不爽的惯用手法。

 

    接下来就是资金和人才了,资金方面肯定不是问题,这几年湖南卫视赚的盆满钵满,既是国内收视率最高的地方台,可能也是最有钱的地方台。而人才方面,有消息称湖南广电集团已经开始筹备自己的游戏运营团队,当然,这些团队不可能靠自己培养,只能花钱从外面引进,据称其运营团队成员大多来自各成熟的网游公司,似乎人才对湖南卫视来说也不在话下。

 

    那么网民们是不是看好湖南卫视进军网游呢?在一个门户网站里面,我看了不少网友的跟帖,虽然说持不看好态度的占了四分之三,但很多人对其产品还是非常期待的,问题在于网易、盛大、腾讯等强大的竞争对手是否答应呢?

 

    网易通过代理魔兽开辟了另外一片天地,而旗下的梦幻西游和大话西游本来就非常成功,网易的研发实力也是众所周知的。盛大通过18计划、20计划以及一揽子的收购提升了运营实力,在游戏运营方面功力不小,而且盛大游戏还成功的实现了分拆上市。腾讯这几年也发展的非常迅猛,依靠庞大的QQ用户,腾讯插根扁担都可以开花。总之一句,相比这些公司,湖南卫视做网游似乎还是太“嫩”了一些。

 

    其实湖南卫视的核心优势还在于其娱乐的血统,宣传和推广的优势虽然也有,但它不是网游成功的法宝。网游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引人入胜的产品,湖南卫视目前的节目大多定位于“八卦”和“杂耍”,这和网游的性质还有一定的差异,而湖南卫视能否结合自己的血统玩出别样滋味,我们拭目以待了。

 

 

我的博友群:82190273 74557790(已满)
联系方式:
QQ 543415188
MSN feitianhanxue@hotmail.com
Email feitianhanxue@126.com

春晚赶“网络时髦”是否妥当?
文/王易见

 

    语言类节目历来是春晚的重头戏,姜昆、赵本山、黄宏、冯巩,这些“大拿”无一是“傍着”语言类节目而出尽风头。当然,作为春晚这样一台独特的“年夜饭”,也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否则难以征服本来就在不断提高的群众口味,因此,我们看到,今年的春晚增添了不少和网络对接的成分,尤其在语言类节目上,可谓是赶了不少网络时髦,譬如在某些节目中,就捡了一大堆流行的网络词汇。

 

    在冯巩的相声中就有比如“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我妈叫我回家偷菜”(把吃饭变为偷菜,可谓是一举两得),“你爸唱的不是歌,是寂寞”等等,总之,给人一个感觉就是似乎春晚想把所有的网络热点一网打尽。

 

    这样的做法似乎不无道理,毕竟网络的神奇之处就是制造更快捷更海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理由成为春晚的素材,而这同样是把双刃剑,网络的热点诞生得快,消沉得也快,昨天还是芙蓉姐姐的天下,今天有可能成为芙蓉哥哥的舞台,毕竟网络的游戏规则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春晚如果想用这些东西,首先要考虑“语境”是否合适得体,生搬硬套或一锅煮只会让人反感,比如冯巩小品中的几句给人的感觉就不太合适,不贴近生活,与现实生活脱节。小品应该尽量贴近生活,而不是靠一味追赶时髦博得观众的喜爱,而郭冬临的小品整体自然,特别能反映老百姓的生活。

 

    其次,所有人对同一种事物的接受都是有一定限度的,正如世上无永远听不厌倦的歌曲一样,当一句句流行的网络词汇被多元化、大规模的曝光之后,留给人们的也仅仅是乏味、无聊而已。我估计去年的“寂寞”一词已经足够泛滥了,再多用一次,无外乎是“陈词滥调”而已。

 

    其三,尽量考虑受众群。春晚的传播方式依然主要依靠电视媒体,大家算算中国的网民才多少,而电视用户又有多少?两者不可同日而语,因此,你那几句偷菜、传说、寂寞,其实会让更多观众搞不明白你想说什么,没准儿人家还真以为你要回家偷菜呢,这样的效果如何,不说大家也应该清楚。

 

 

我的博友群:82190273 74557790(已满)
联系方式:
QQ 543415188
MSN feitianhanxue@hotmail.com
Email feitianhanxue@126.com

2010-02-22

360狂砸杀毒投放央视广告将带来什么

文/王易见

 

    360在央视投放免费杀毒广告不仅是扩大免费杀毒的影响力,同时也是让自己破釜沉舟将免费进行到底,更是将360这个品牌和免费的趋势深入到每一个网民的心中。

 

    春节期间遇到的最雷人的事,不是赵本山春晚当“软广告王”,也不是刘谦把魔术搞成“演话剧”,而是360在央视狂砸的广告。为啥这么说?

 

    1、一个免费的产品如此大张旗鼓的做电视媒体宣传,这在中国互联网领域、中国广告历史上除了淘宝以外,恐怕是前所未有的。单纯考量这个广告的投放回报比,可以说是0(不会给360带来直接任何收入),够雷的。

 

    2、看看360广告的其中几个播出时段:CCTV-1新闻联播、今日说法之后,还有CCTV-2、5、6等好几个频道都有滚动播出。好家伙,这阵势真有点“标王”的风采了,又是一雷。

 

    3、从广告内容来看,创意很简单,甚至谈不上任何创意,但绝对雷人:身兼主持人、导演和演员多职的刘仪伟拿着喇叭,反复喊“免费”、“永久免费”、“(360杀毒)再也不用花钱啦”。

 

    我认为360这次雷人的广告行为会产生3个结果:

 

    1、全中国人民都知道“杀毒软件免费”,尤其是免费的理念将深入人心,进而为360带来品牌上的快速提升。我个人认为,装机量绝对不是360投广告的目的,这样做成本太高了。实际上从第三方艾瑞公布的360的数据来看,“免费杀毒”根本不愁装机量。截至2009年底,360杀毒的用户覆盖率已经到了30.8%,在也就是说有1亿多人在使用这个免费杀毒软件。

 

    尽管不是直接目的,但央视这一轮投放一定会间接拉高360的装机量和市场占有率,而且这其中很多是一些对互联网并不熟悉的低端初级网民。这将帮助360拿下更多的增量潜在用户市场,从用户量和品牌上全面超越超过收费杀毒,应该几乎只是时间问题。

 

    2、对收费杀毒形成一种震慑力,但也让自己破釜沉舟。我不知道其他杀毒厂商的老板们看到刘仪伟卖力地喊着“免费”的时候,心情如何?估计不会舒服。登陆央视已让周鸿祎没有退路——让全国人民一起作证,他不但必须做一个坚定的免费主义者,也必须与收费杀毒抗争战斗到底,而且还得让360的产品和服务还要做得比收费杀软还要更好,否则“免费”只能成为一句口号反倒会成为众矢之的。

 

    3、杀毒江湖可能变天已成定局。从360宣布免费以来,收费杀毒一方面打压免费杀毒,保持自己的姿态和立场,但另一方面不断通过降价促销、采用阶段性增加免费时段等手法来拖延竞争态势,但同时它们也在做着各种抵制关于“免费杀毒”的种种尝试。但笔者我相信随着免费杀毒声势的进一步壮大,可能有必然会更多的收费杀毒转投身免费阵营。这样正中周鸿祎下怀。杀毒软件这个互联网最后一块基础服务市场必将像当年的邮箱、游戏那样,彻底免费化。

 

 

我的博友群:82190273 74557790(已满)
联系方式:
QQ 543415188
MSN feitianhanxue@hotmail.com
Email feitianhanxue@126.com

2010-02-12

瑞星将制造第二个“微点案”?

文/王易见

    2月4日本来是个很普通的日子,但这对两家反病毒软件厂商来说,却是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两家反病毒公司分别为东方微点公司和瑞星公司,而之所以这个日子特殊,是因为它标志着当年瑞星打击微点的始末将浮出水面。

 

    故事要从03年说起,2003年3月5日,瑞星杀毒软件的原设计者、瑞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旭去职瑞星,两年后创办了北京东方微点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04年,时任瑞星副总裁的田亚葵辞职,后来加入东方微点。这让瑞星面临一个棘手的难题——两位高层离职后创办的新公司,与瑞星有着非常明显的竞争关系。

 

    而且,作为瑞星的核心人物,刘旭从事了多年的杀毒技术研究工作,结合自己在瑞星的工作经验,他提出了主动防御的杀毒方式,创立“监控并举、动态防护”主动防御体系,研制出微点主动防御软件,这对当时的反病毒产品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颠覆。

 

    这更是引起了老东家瑞星的密切关注,当时瑞星的市场份额高达60%,微点的新产品不仅会对瑞星的利益造成很大影响,甚至有可能改变行业格局,从而颠覆瑞星在市场上老大的地位。于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见不得人的勾当由此诞生。瑞星采取对原网监处处长****行贿的方式,导演了一场“子虚乌有”的微点涉毒案。

 

    更多的细节大家可以在网上搜索出来,不过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样一场荒唐的案件如今大白于天下,在我们感到惊恐、诧异的同时,似乎也应该反思一下商业竞争中的种种问题。当代经济社会,商业竞争普遍存在于各个行业,如果都以这种方式打击对手,谋取在商业竞争中的主动权的话,恐怕早就已经成过街老鼠了吧。

 

    可悲的是瑞星仍然不思悔改,继续如法炮制,最近又将矛头指向了360,在波兰安全组织披露瑞星又现新漏洞的同时,360还仗义相助,提供了瑞星漏洞的补丁,而且,据媒体透露,523万瑞星用户已下载360临时补丁,而此时,瑞星却反咬一口,称360安全卫士同样有漏洞,试图升级为一场口水战,以混淆是非、蒙混过关。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其实你对比前后两件事情,有个很大的共同点。当年微点推出主动防御软件时,这意味着他一定会对瑞星的市场造成很大的影响,如今,360推出免费杀毒软件,对瑞星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威胁和挑战呢?

 

    在波兰安全组织和南京大学软件小组共同确认了瑞星漏洞的情况下,瑞星必然会找其他方式转移注意力。而对于瑞星的指责,360也表示若的确有漏洞,一定虚心改进产品。这两年360安全卫士相信不少人都用过,应该说对360的产品,大家还是有目共睹的。而瑞星自身的漏洞,却视而不见,采取攻击他人的方式予以逃避责任,这种放任自流的态度,着实比漏洞还可怕。

 

    当初对付微点的方法,瑞星肯定还会如法炮制。不过,好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对这种伎俩已经了如指掌,不用明说即可一目了然。可见,凡事有悖于社会道义、商业道德的竞争行为,终将遭受失败,自尝苦果。

 

 

我的博友群:82190273 74557790(已满)
联系方式:
QQ 543415188
MSN feitianhanxue@hotmail.com
Email feitianhanxue@126.com

危机公关为何变成“口水战”

文/王易见

 

    在企业遭遇危机时,大家都能想到的一个词便是“危机公关”。1982强生曾遭遇过一次危机,当时有人因服用强生“泰诺”感冒胶囊而死于氰中毒,强生迅速采取措施,在全国范围内立即收回全部“泰诺”感冒胶囊,用巨大的损失换回了消费者的信任,取得了危机公关的成功。当然,强生的危机公关也在商界被广泛传为佳话,毕竟,危机公关对企业而言,有可能是决定生死的一个环节。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领域所有企业都懂得危机公关,因为危机公关往往意味着企业要承认错误,然后进行弥补,这种勇气,并非所有企业都能拿得出来。而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看似“无关紧要”,“不痛不痒”的危机,有的企业干脆就采取了诸如避重就轻、敷衍了事,甚至打口水战的办法,以此弱化危机对企业的影响。

 

    比如反病毒软件行业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这个领域口水战之多,令人咋舌。实际上,这个领域的危机,也正如我们刚才提到的,对用户而言看似“无关紧要”,“不痛不痒”,因而造成了杀毒软件之间口水战泛滥这样一种客观事实。

 

    一、用户对杀毒软件认知有限

 

    大部分人并不具备判断杀毒软件的专业知识,往往很容易被公关、宣传所误导,人云亦云的买了某款杀毒软件,但他们对其效果、效率却无概念,因此,很容易陷入一种既定的“陷阱”之中。比如说,杀毒软件厂商完全可能通过换汤不换药的方法推出新产品忽悠更多的用户,这根本上源于用户对杀毒软件的认知有限。加上杀毒软件有一定的排他性,你不可能在同一台电脑上同时安装两款甚至更多杀毒软件,因此,没有比较意义,用户并不知晓其优劣,更不清楚杀毒软件的潜在漏洞。

 

    二、与其认错,不如将错就错?

 

    因此,在遇到危机的时候,一些杀毒厂商抱着“与其认错,不如将错就错”的心态,通过公关和打口水战的方式试图转移注意力,曲线解围,从而逃避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侥幸的且自欺欺人的心态。

 

    以最近的一次事件为例,1月23日,波兰安全组织NT Internals曝光瑞星杀毒软件存在两个严重漏洞,有专家称黑客利用瑞星的漏洞可以获得系统控制权,把用户的电脑变成“批量抓鸡工具”,这是非常严重的安全漏洞。而且,波兰黑客组织NT Internals 向来都是发现漏洞之后首先跟厂商进行沟通,然后厂商进行修补,如果不进行修补才会曝光。在曝光之后,瑞星并不承认,反而是360根据瑞星的漏洞推出了补丁,颇有“你不管,我管”的味道。

 

    当然,这样的一个局面,必定会导致前者的被动,因此,他放出了一个烟幕弹,称对手也存在着数月未修复的漏洞,并大面积向媒体发布,这样唯恐天下不乱的做法,目的是将战火引向对方,好在360对漏洞的问题历来不是遮遮掩掩的,而是以非常积极负责任的态度承认并且修改,这才是一个杀毒厂商应该具备的风范。

 

    三、不认错,原来是有更大的错?

 

    后来发生的事让人恍然大悟——原来,“不认错”的背后还有“更大的错”。大家看看一条没有被广泛转载的新闻:《北京市公安局原网监处长贪污受贿1000万今受审》,这个案子与瑞星有莫大的关系,因为瑞星正好是贿赂者。

 

    如果这条新闻被公众广泛解读,恐怕瑞星将面临的不仅仅是“危机公关”,而是一起商业丑闻了。正因为如此,我们能够明白,为什么“危机公关”变成“口水战”,因为要预防更大的“危机公关”。

 

 

我的博友群:82190273 74557790(已满)
联系方式:
QQ 543415188
MSN feitianhanxue@hotmail.com
Email feitianhanxue@126.com

看清周鸿祎的门道
文/王易见

 

    之前我们讨论过一些有关创业扶持计划的话题,比如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和周鸿祎的“起飞计划”,虽然看似都针对创业扶持,而实际上两者却有很大的不同,同时我们也更加关心他们的操作思路、运营模式及进展情况,希望所谓的工场和计划能对创业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李开复积极筹备创新工场的同时,起飞计划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曾经提到过这个计划的一些典型特征和优势,比如VC背景、10亿资金等等。这样的特征和优势对这个计划的快速“起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0亿资金“砸”下去之后,截止目前,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已经有两次大手笔的操作:一是向世界之窗提供千万投资;二是收购手机安全厂商信安易。显然,起飞计划获得了“立竿见影”的成效,同时,这样高效的操作模式也让我们为其执行力感叹不已。

 

    无论是投资也好,收购也罢,都是起飞计划不同的玩法,当然,根据这个计划公布的相关信息,周鸿祎还有其他的玩法,比如合作,孵化等等,可选择余地很大。我们此前提到过,这个计划无论是资金还是背景都非常强势,因此,操作手法有很多选择,从这两个项目上也能看出起飞计划的游刃有余。但无论玩法如何,模式如何,都不是关键问题,关键是起飞计划的主题是什么?从已有的这两个案例中能否得到一些启示?

 

    结合周鸿祎做信息安全的这个大背景,其实不难明白周鸿祎的操作思路。

 

    这两个项目横跨两个平台和领域,产品也截然不同,世界之窗是PC平台的浏览器,而信安易是款手机安全软件,两者似乎“牛头不对马嘴”,但仔细一想,你会发现这两个产品都是和“安全”密切相关的。在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下,浏览器的安全功能必须持续不断的完善,尽可能避免任何木马、黑客等不安全因素。而信安易本来就是针对手机平台量身定做的一款安全软件,所以,这两个项目其四都与“安全”挂钩。

 

    同时,这两款产品和360的木马+免费杀毒定位有很强的互补性。360自推出安全卫士,到后来的免费软件,你都可以看出360的安全计划其实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要囊括PC和手机平台,同时覆盖大部分用户可能需要的安全服务,无论是浏览网页、看视频、网络购物、还是收发邮件。这个体系似乎更像一个安全矩阵,或者说安全帝国,可以预料的是,加入起飞计划的成员未来还会越来越多。

 

    在起飞计划做大做强的同时,周鸿祎也必须考虑盈利模式,对此,从之前关注的情况来看,周鸿祎已经基本抛弃了广告这种有损用户体验的模式,同时,免费的思想也不会令其直接对用户收费,取而代之的应该是通过QQ这样的互联网增值服务而获得收益。而在手机平台这块,收费相对合理容易,因此通过收购信安易提前布局手机平台,也是情理之中。在周鸿祎看来,这个安全帝国要适用于PC和手机两个环境,同时建立起一整套健康、系统的盈利模式,实现创业者和投资者的共同增值,这才是起飞计划的核心所在。

 

我的博友群:82190273 74557790(已满)
联系方式:
QQ 543415188
MSN feitianhanxue@hotmail.com
Email feitianhanxue@126.com

视频网站VSP2P视频软件,究竟“鹿死谁手”?

文/王易见

 

    前两天在群里看到一些朋友在讨论一些根本就没做大的视频网站,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基于网站的视频平台普遍好于基于软件的视频平台,随着视频竞争的白热化,这两个 “井水不犯河水”的领域必然会出现激烈竞争,而竞争的结果,却十分值得期待。

 

    这种竞争类似于今天Google发展在线Office,其提倡的“云计算”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将很多服务转移到互联网,这是因为以互联网为终端的服务对用户的要求低于以客户端为终端的服务,因而更易于用户接受。微软已经嗅出了Google此举的“火药味”,也在积极布局“云计算”。

 

    视频网站和P2P视频软件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此,有必要比较一下二者的优缺点,前者其用户交互模式主要是通过网页来实现的,用户通过网页端观看嵌入的视频,然后可以参与互动,进行评论、上传视频与网友分享等;而P2P视频软件是通过软件客户端看视频,它采用的是类似于BT的下载技术,因此对视频服务商而言,在带宽上比前者要求低很多,但P2P模式会影响用户电脑的运行性能。另外,由于用户的所有行为都只能在软件平台上展开,在互动性上比前者要差很多。

 

    在内容上,绝大部分P2P软件的视频内容趋于集中,比如电视直播、美剧、日剧、韩剧、综艺等等,这是因为一个软件平台资源实在有限;而视频网站的内容则趋于发散,形式更为丰富多样,刚才提到的连续剧等一律可以在视频网站上找到,而且UGC的视频内容却是P2P软件所缺乏的。当然,有的P2P软件也开始集成了强大的搜索功能,但是作为用户而言,却不太适应这种搜索模式,反而转向搜索引擎。

 

    那么视频网站在用户体验方面就具备了一些比较大的优势:

 

    第一, 使用门槛较低,不需要安装软件,对系统影响很小,因此,从用户入口上说,P2P软件可能会将很多视频内容挡在门外;

    第二, 内容更丰富,借助于强大的搜索可以快速获得自己想要的内容,而且随意性更强。很多时候,我们用P2P看电视剧时基本要从头至尾的看,而视频网站则而可以随便选择内容、拖动进度;

    第三, 互动性更强,用户很方便参与到有关视频的讨论和跟帖中,甚至把自己的视频传到网上与网友分享。

 

    当然,享受这么多便利的同时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那就是不菲的带宽消耗。这恰恰是P2P软件引以为豪的优点,因为这部分成本已经被用户支付了。

 

    所以,长远来看,视频网站会成为大家获取视频资源的主流,尽管其成本较高,但服务更易于用户接受。从我周边的朋友来看,绝大部分也几乎上视频网站,反而不太愿意安装一个软件,因为它让用户获得了更多实惠和方便。

 

我的博友群:82190273 74557790(已满)
联系方式:
QQ 543415188
MSN feitianhanxue@hotmail.com
Email feitianhanxue@126.com

杀毒厂商别挑战用户智商

文/王易见

 

    反病毒这个行业历来就是充满争议和口水的行业,这个行业之所以奇怪,原因在于,反病毒软件的用户对他们使用的产品其实没有太大的概念,比如,这个杀毒软件的效率如何、杀毒效果如何、是否存在安全漏洞、会不会导致错杀误杀等行为等等,用户并不知情,经常网上的第三方测评等,也有可能因为某些“利益”问题,显得不公正,用户对杀毒软件的概念常常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但是,有时候忽悠到了一定的阶段,也是会露出狐狸尾巴的,或者说,忽悠用户并不能解决自身的问题。以最近的一次事件为例,1月23日,波兰安全组织NT Internals曝光瑞星杀毒软件存在两个严重漏洞,有专家称黑客利用瑞星的漏洞可以获得系统控制权,把用户的电脑变成“批量抓鸡工具”。这个事件有个非常大的特点,以往我们看到媒体披露某某杀毒软件出错,或者有漏洞,那都是国内的专家披露的,而这次是波兰的安全组织,在可信度上大大高于国内的某些专家和组织。如果我们说“五毛党”可以左右一些国内的行情的话,那他们还不至于深入到波兰。

 

    无独有偶,国内的两家安全厂商金山和360的技术专家也确认了漏洞的存在,一旦遭遇黑客攻击,数千万的用户将丧失对木马病毒的防御能力,信息安全将遭受严重威胁。如此看来,似乎漏洞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本地提权”0day安全漏洞已经是“旷日持久”的漏洞,遍布了瑞星2008、2009、2010三个版本,这是其一;其二,波兰的组织在08、09年也分别向瑞星研发部门通报了以上两个漏洞。瑞星的说法称这两个漏洞均已在09年5月彻底修复,但实际上,第一个漏洞仅仅是部分修复,而第二个完全没修复,这也得到了南京大学软件小组的确认。

 

    有趣的是,考虑到瑞星并未对漏洞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而是用一种十分可笑的“回应”来搪塞,甚至是欺骗。360安全中心却为此紧急研发了临时补丁,供用户下载安装,颇有“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的味道。不过,这种做法却为信息安全创造了一个更为良好的环境。

 

    其实,从这一点上,我们已经可以判断,以往杀毒软件通过大量的公关、宣传的模式建立起来的用户和市场,并不能反应产品本身的问题,随着大量的用户“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似乎反病毒厂商也开始习惯于靠公关办事,而忽视了直面用户的诚恳,赤裸裸地挑战用户的智商。然而,一旦问题大规模爆发,杀毒软件就有可能陷入更深的深渊,毕竟,这年头用户越来越“聪明”了,越来越难“忽悠”了,而且,你做不好,还有一大堆竞争对手和调研机构在盯着你!

 

 

我的博友群:82190273 74557790(已满)
联系方式:
QQ 543415188
MSN feitianhanxue@hotmail.com
Email feitianhanxue@126.com

起飞计划与360的品牌定位

文/王易见

 

 

    品牌定位的大忌是“含糊不清”,正所谓“样样懂,门门瘟”。简单的说,就是能否用最简单的话回答“我是谁”、“谁是我的用户”、“为什么我与众不同”。

 

    最近很多人在讨论上海美美百货的落寞,这个昔日的奢侈品购物中心正是死在定位不清晰上。本来是LV、PRADA、GUCCI的地盘,应是要塞进一些二流品牌,能撑到现在,已算奇迹。

 

    360前不久启动了一个“起飞计划”,请注意,该计划的实施主体是360,而非周鸿祎个人。假设是周鸿祎联合众VC发起这一计划,那从品牌定位的角度,实际上是周鸿祎的个人品牌——作为一个投资人、创业教父,“起飞计划”是在强化周的个人品牌定位;但如果计划发起者是360,众多免费大杂烩的入驻,会否让360的品牌定位“含糊不清”呢?

 

    答案暂时不表。长期以来,360的品牌定位相对明确——免费安全,它主要有360安全卫士、保险箱、杀毒、安全浏览器、手机卫士等产品。虽然产品一直在做加法,但其品牌定位正在强化。这和一提到LV就联想到“奢侈品”是一个道理。

 

    “起飞计划”的投资对象从360出台的游戏规则来看——一切免费软件或互联网服务都可能被导入——似乎可能弱化其品牌定位。这就好比一家服装店有可能顺带也卖猪肉,绝对是个危险信号。

 

    事实却非如此。首先,从“起飞计划”已经宣布的两个项目来看,“安全”依然是主打——做手机安全的信安易自不必说,就是世界之窗浏览器也与安全有极高的相关度,况且360已经发布了基于这款产品开发的安全浏览器。如果这个思路延续,“起飞计划”至少在目前,寻找的还是安全、安全周边的项目,这对360的品牌定位,只可能深化,不会有丝毫混乱。

 

    而且,产品是死的,人是活的。品牌在发展,其定位也并非只能一尘不变。中国移动早先的品牌定位是“移动通信专家”,后来随着业务的扩张,变成了“移动信息专家”;盛大代理游戏起家,后来做自主研发,再到娱乐、文学乃至已经失败的盛大box,“盛大”这个招牌的内涵在不断变化;Google以搜索为核心,现在一路玩到操作系统,从PK雅虎,到挑战微软,你还能概括Google的品牌定位?未来的10年呢?

 

    回过头来看360和“起飞计划”。不要忘记了360有一个重要业务——软件管家。这是一个与“安全”相关度不高的功能,但它已经成为360的一个重要服务,也是重要的营收来源。如果用“定位论”来套这个服务,你会无所适从,但在强大的用户需求面前,有时候,定位的“精准”变得并不那么重要。很多时候,品牌是随着用户,随着用户需求在“随遇而安”。

 

    此外,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起飞计划”在360体系中的角色——为什么不能将它看作是360的一个“投资部门”呢?为什么创业公司就不能用VC的钱来构建自己的投资部门呢?如果这么看,不管“起飞计划”导入任何项目,都是正常的。做搜索的百度,不也投资到了PPLive,投资做视频?很多上创业板、中小板的企业融到的钱不都进了房地产行业,甚至去做矿业?

 

    总之,在解析“起飞计划”和360品牌定位的关系时,不应该太死心眼。360的核心依然是安全,但它绝不应该被框死在安全之中。

 

 

我的博友群:82190273 74557790(已满)
联系方式:
QQ 543415188
MSN feitianhanxue@hotmail.com
Email feitianhanxu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