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08-05-29

谷歌本土化,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文/王易见


    关于谷歌本地化的问题,之前已经有很多例子。当年雅虎进入中国市场颇为坎坷,最初雅虎独立发展在华业务,后来收购了3721,周鸿祎执掌,再后来是被马云收编,也算是三易其主。这些年来,中国互联网经历了三大门户三分天下的局面,也到了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新“三足鼎立”时代,雅虎就是不温不火,不管你是叫雅虎中国还是中国雅虎。



    跨国公司在本土化进程中效率低下的问题仿佛成了不可回避的诟病。谷歌本地化进程感觉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初,由李开复、王怀南、周韶宁组成管理团队或许能给人以信心,时至今日,三驾马车早已不复存在。虽然原因各异,但归根结底离不开谷歌的本土化弊端。



    不能自己开拓市场只得靠收购或合作解决问题。其中,有三件事情很关键,第一是发生于2007年1月的谷歌迅雷的合作。理由是Google看重迅雷装机量和用户粘性,希望借此获得更大流量,迅雷捆绑Google工具条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推广方式。



    第二是谷歌新浪的合作,时间是2007年6月,这次谷歌也是为的流量而来,相比迅雷,新浪的不仅流量大,而且质量高。其战略合作新闻发布会之后,新浪几乎所有网页上都嵌入了Google的搜索框,同时,新浪将从合作中获得广告分层。
显然,前两次的合作都基于用户和流量的层面上,至于合作效果外界很难量化,在认识到流量并非一劳永逸之后,谷歌投向了产品层面。在2007年8月,谷歌和天涯达成战略合作,推出两款产品分别是“天涯问答”和“天涯来吧”,目标直指百度的“贴吧”和“知道”。当然,谷歌出的输入法也算是本土化产品之一,由于该产品曾引发争议同时并不涉及其他合作,这里不多做评价。



    从流量到产品或许能看到谷歌在本地化进程中又迈出了重要而艰辛的一步。尤其是在百度优势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谷歌不得不选择联合更多合作伙伴共同对抗百度。但谷歌有的做法也颇具形式主义的味道,比如收购265网址导航站,这和百度收购hao123如出一辙,旨在掌握网民的上网入口。但265的名气毕竟不如hao123,排名7000位以后的网站实在不值得谷歌大动干戈。难道正如部分分析师所说,此举“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



    这样看来,或许谷歌另外三次大的合作也很可能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当然,这并非是否定新浪、迅雷和天涯的作用,而是本地化必须要踏踏实实来做,单靠合作而不提升产品质量是无法成功本地化的,这就像有人评价开复老师,学生导师的形象远大于谷歌总裁的形象,难怪谷歌搜索步入二流。


——————————
本文作者王易见,欢迎合作
联系方式:
QQ 543415188
MSN  feitianhanxue at hotmail.com 
Em…
href=”mailto:feitianhanxue@126.com”>feitianhanxue@126.com

王易见文章整理成集,欢迎大家下载、指教。 点此下载 


好项目推荐:irrorMall寻求融资 

2008-05-28

下一个客户端金矿——视频客户端
文/王易见


    在前不久的微软收购雅虎事件中,有朋友讲到微软收购雅虎有两个目的,一是完善其互联网服务,在广告领域和Google一决雌雄;二是将客户端应用用互联网的形式来展现,即所谓的“云计算”。云计算意味着基于浏览器的互联网和基于个人桌面的客户端软件的相互渗透将加强,在未来二者的界限将趋于模糊化。微软介入这一领域只能反映这种未来趋势,并不意味着在线的Office将完全取代目前主流的Office,毕竟,客户端软件仍有很多是互联网无法涉及和代替的。



    在中国的互联网中,QQ的成功崛起诠释了这样一个法则,建立强大的客户端应用体系将有助于扩大互联网领域的影响力,在QQ突击门户、搜索、电子商务的过程中,都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以致后来的迅雷,靠下载软件起家,打起了第二个QQ的旗号以博得投资者的注意。而在QQ、迅雷取得空前成功后,人们对软件客户端的未来发展寄予了更大的期望,随着以悠视网的UUSee网络电视为代表的视频客户端的不断革新,客户端软件或许会迎来另一个发展高峰。



    在互联网向软件渗透的过程中,软件也朝互联网渗透着,很多应用呈现了互联网和软件平分秋色的局面,如网页即时通讯和客户端即时通讯、网页下载和客户端下载等。这颇像基于BS架构和CS架构的软件的区别,前者易于部署,后者则在功能性上取胜,各有千秋,也能服务于不同的用户,最好的方式是双管齐下,让服务遍布两个领域。



    视频是呈现这种特征的应用之一,视频行业分为视频共享和视频点播,前者依靠互联网为平台,后者依靠客户端为平台。当然,严格说来,后者也是基于互联网的应用,不同之处在于,借助客户端的平台,视频点播将有更多施展拳脚的机会。



    三月两会的时候,悠视网对两会进行了全程的直播,这是首家参与直播两会的视频网站,当然,除了优质的播放效果外,更重要的是这体现了视频客户端技术和模式的成熟。相比,视频共享则在播放内容方面有着诸多缺陷而逐渐趋于下风,土豆网遭受处罚就是一个前车之鉴。当然,这是视频共享的硬伤。



    二者推广模式也有不同。视频共享网站主要靠八卦的内容吸引眼球,因为这类网站的推广方式和其他网站并无二致,前后已经有几家视频网站靠炒作而起家,炒作八卦话题的好处就是短时间可以积累很大的流量,弊端是用户群不确定,品牌不明晰,因此广告价值有限。而视频点播则主要依靠软件的性能和内容的质量,其用户群相对稳定,品牌较明晰。



    另外,视频客户端在功能性上的加强也将持续黏住更多用户群,如果视频点播入侵到视频分享领域又会如何呢?比如最近悠视网的新版软件可以说给很多视频网站插了一刀,因为他的文件来源并不局限于某一家,而是很多,包括优酷、土豆等,全都涵盖在内,有点“海纳百川”的味道了。那么换句话说,你如果用一个玩意儿能看所有的视频,你还会不会东跑西跑找东西呢?而UUSee网络电视2008等客户端软件的本地管理功能更强化了其在视频客户端领域的领导力,包括媒体库、视频录制等等功能是视频共享无法企及的。


……



    视频行业应该如何发展我们不去过多论证,但从旁证来看,以客户端为基础的应用似乎略强于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应用。微软是客户端软件的巨头,雅虎是互联网的巨头,现如今雅虎却沦落到要被微软收购的地步,这能说明什么呢?



    未来或许二者会有更多的明争暗斗,但前辈们的经验在此,我想或多或少能给我们一些启示。笔者今天用了悠视网推出的新版UUSee网络电视,强大且贴近用户需求,但侧面反映了什么呢?只有实实在在提升服务质量才是取胜未来的关键,任何的炒作和吸引眼球都是无法持久的权宜之计。那么未来视频点播软件会不会像即时通讯和下载软件一样成为装机必备呢?我们拭目以待。


——————————
本文作者王易见,欢迎合作
联系方式:
QQ 543415188
MSN  feitianhanxue at hotmail.com 
Em…
href=”mailto:feitianhanxue@126.com”>feitianhanxue@126.com

王易见文章整理成集,欢迎大家下载、指教。 点此下载 


好项目推荐:irrorMall寻求融资 

2008-05-26

论互联网服务的扩展,深度VS广度
文/王易见



    至目前为止,中国的互联网大致经历了三次浪潮,一是以新浪搜狐网易为首的三大门户时代;二是以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的崛起为代表的行业细分时代;三是以Web2.0为首的服务共享互动的时代。在一些评论员看来,当初三大门户过分追求主流的互联网应用,反而让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等打了擦边球,问题是,这种情况还将持续下去,在Web2.0时代,很多中小型服务抓住长尾反而容易做大做强,这些,或许是当前的互联网巨头们无法预测或是完全不屑一顾的。


    就像当初腾讯的QQ100万也没人买一样,现在很多服务也是没人看得上的。当然,细分的服务也有多种,有的是在基础服务上朝广度发展,有的是在基础服务上朝深度发展。前者比如雅虎的站长天下,55.la的图片制作;后者如行业网站。


    去年在杭州召开了一次行业网站风险投资大会,目的就是为行业网站寻求资本支持,但至今行业网站也没获得多少投资。行业网站是电子商务的细分,细分过后的电子商务有没有足够的用户和市场这是个很大的问号。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像什么化工网建材网等网站,其针对的用户群太过专业了,因此用户量和淘宝必然差了N个数量级。


    这种服务和其他邮件等服务有所不同。因为它的用户群相对专业,提供的不是基础服务。而像门户这种,同时提供博客、邮箱、相册等服务,虽然服务多,但不冲突,用户群有很大的叠加优势,不是说用博客的人就不用邮箱了。


    当然,55.la我拉网也是这种朝广度发展的服务,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服务得到了大量用户的青睐,其中包括很多个人网站,甚至有阿里妈妈,Discuz。因为服务虽然简单且细分,但用户量并不少。毕竟会使用Photoshop和Firework的毕竟是少数,而几秒之内即生成一个Banner更符合大多数用户的需求。


    至于这个简单的服务会不会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答案是肯定的。有很多种方法,比如在图片背景里打广告,利用手机客户端提供增值服务等等。“巨大的人气一定会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这句话或许是真的。


 


——————————
本文作者王易见,欢迎合作
联系方式:
QQ 543415188
MSN  feitianhanxue at hotmail.com 
Em…
href=”mailto:feitianhanxue@126.com”>feitianhanxue@126.com

王易见文章整理成集,欢迎大家下载、指教。 点此下载 


好项目推荐:irrorMall寻求融资 

2008-05-25

windows server地址   
Windows Server 2008虚拟技术
——小小注意points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2008用于在虚拟化工作负载、支持应用程序和保护网络方面向组织提供最高效的平台。它为开发和可靠地承载Web应用程序和服务提供了一个安全、易于管理的平台。从工作组到数据中心,Windows Server2008都提供了令人兴奋且很有价值的新功能,对基本操作系统做出了重大改进。
虽然Windows 2008 Server在搭建环境和其他特征上与Window Server 2003很相似,但还是需要注意一些容易小地方,在这里总结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供大家参考。


 


1、 最开始的安装配置建议:



 


2、安装 “Windows Server 虚拟化”的时候,需要让“服务器管理器”中的“角色”中增加一个“Windows Server 虚拟化”的角色,所以需要安装系统文件夹Windows/wsv中的Windows6.0-KB939853-x64 和 Windows6.0-KB939854-x64程序。参考下图:


 




 


3、Windows Server 2008操作系统内建了Sysprep,
可以在C:\windows\system32\sysprep\sysprep.exe下找到。
它只有sysprep.exe一个文件,而Windows Server 2003中的Sysprep是由3个文件构成:SYSPREP.EXE、SETUPMGR.EXE和SETUPCL.EXE,咱可以在Window Server安装光盘的\Support目录下找到哦。


4、如果出现下图的提示信息,就表明CPU不支持硬件辅助虚拟化,会无法安装“Windows Server 虚拟化”角色,也就不能增加并运行虚拟机了,需要注意哦。


 



 


5、听到不少朋友质疑网上的序列号怎么激不活啊?估计是因为微软放出来的密钥有限,而每个密钥的激活次数又有上限,所以现在网上的密钥估计早已达到了最大激活次数的限制。不过,微软这次对Windows Server 2008 的试用期限大大放宽了(60天),等激活最后期限快到时,在管理员模式下,可以运行 slmgr.vbs -rearm 命令重置激活期限(有三次哦),所以累计起来,可使用到240天呢。


Windows Server 2008通过加强操作系统和保护网络环境提高了安全性。通过加快IT系统的部署与维护、使服务器和应用程序的合并与虚拟化更加简单、提供直观管理工具, Windows Server2008还为IT专业人员提供了灵活性,并为任何组织的服务器和网络基础结构奠定了最好的基础。

2008-05-21

地震面前,网络媒体凸显传播优势
文/王易见


    华南虎、藏羚羊、**门……年底年初的一系列事件让人们不得不感叹互联网传播的巨大威力;而在汶川地震面前,网络媒体信息传输更及时、更准确、更互动的特点,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5月12号那天下午在地震发生之后的几分钟之内,几乎所有移动通信陷入瘫痪,但在短短几分钟之内,互联网上发布了汶川地震的新闻,用文字和图片以及视频形式第一时间展示了这次地震的概貌。除门户之外,社区方面,包括天涯、百度贴吧等也第一时间提供了供大家讨论的专题板块,视频方面则有悠视网的UUSee网络电视等开辟的网络直播板块。真正实现了多角度、多维度的信息传播。


    一,反应速度:互联网>电视机>报纸


    理论上讲,互联网在及时性上有着先天性的优势,制作容易、编辑简单是其最大的特点,除门户外,论坛、博客在此次地震播报中也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而此次视频方面的快速反应的确令人发指,对习惯于互联网的朋友来说,利用诸如悠视网等客户端软件查看视频直播成了一大诉求。电视直播在某些方面落后于互联网,而报纸在三大媒体中毫无疑问甘拜下风。


    二,传播效果:互联网>电视机>报纸


    信息的传输方式大致分三个维度,一是文字、二是图片、三是视频和音频。仅有互联网才能同时将这三个维度发挥到极致,多维度的传播方式致使传播效果达到了极佳的状态,电视机和收音机因其单向性无法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报纸则更不用说。这次地震中,我们看到相当多的Web2.0概念的网站参与了信息的传播,丰富了传播内容,提升了传播品质,由于搜索引擎的存在,信息量虽然很大,但有序性并未被破坏。


    地震早已占据了门户头条,包括天涯等社区等也相继开辟地震板块供大家交流,而百度的地震吧的日发帖量也达几十上百万。另外,很多博客也参与到了地震的播报中,更形象的,恐怕还有一些视频网站。互联网的信息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另外两者的总和。


    文字、图片、视频交织在一起,满足了大家对灾区信息一个全方位的需求。当然,利用视频进行直播也成了很多喜欢上网但不喜欢看电视的朋友的一个客观需求。像悠视网,开辟了专门的赈灾频道和直播频道,第一时间将最新的信息通过互联网传播出来,这种模式结合了互联网和电视媒体各自的优点。而且,新版的UUSee也聚合了其他视频网站的视频,兼有视频播放和搜索功能,实现了视频信息的聚合和检索。


    我又想到了之前悠视网直播两会的情形,在这个时期,推出抗震救灾直播无疑更具备现实意义。在互联网界,视频网站将成为继门户网站、搜索网站之后的有一个大的信息集散地。而在传播质量上,它的出现,也将大幅拉开互联网与其他媒体之间的距离。


——————————
本文作者王易见,欢迎合作
联系方式:
QQ 543415188
MSN  feitianhanxue at hotmail.com 
Em…
href=”mailto:feitianhanxue@126.com”>feitianhanxue@126.com

王易见文章整理成集,欢迎大家下载、指教。 点此下载 


好项目推荐:irrorMall寻求融资

通过地震捐款进行恶意诽谤应予以杜绝
文/王易见


    这次5.12大地震中,有相当多的人为“抗震救灾”的传播贡献了力量,我们知道,目前的媒介方式大致有三种:以报纸杂志为代表的平面媒体、以电视机和收音机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而真正能让大众参与的媒体只有互联网,其余均为单向传播媒体,互联网的开放性让信息的接收者也成为了信息的制造者,但开放性也有其弊端,这次就有不少借助于互联网进行恶意诽谤的现象,由于大部分人捕风捉影、无中生有,致使很多人、很多企业蒙受了不白之冤。


    昨天看论坛的时候,有消息称马云在此次地震捐款中仅捐献一元钱,我顿时感到十分震惊,因为这完全不符合马云及阿里巴巴的性格。首先,马云并非抠门儿的企业家,这从其不到百分之十的股份就可以看出,连蒙牛的牛根生都夸赞马云“分钱”的能力强,马云的财富观念可见一斑,仅捐献一元钱实在是站不住脚;其次,马云曾在《赢在中国》等大众媒体和节目上强调生意人、商人和企业家的区别,从阿里巴巴的产品看来,马云的确算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这次发生这么大的灾难,马云和阿里巴巴不可能无动于衷的;其三,马云在慈善方面早有动作,前不久还专门请李连杰到杭州一游,就是商谈有关支付宝和壹基金的合作,可见马云不但善于做生意,在慈善方面也丝毫不落下。


    那么最可能的就是有人诽谤,当然,这个诽谤者可能和马云有利益冲突或是竞争关系的人或是企业,当然,不排除有唯恐天下不乱者故意造谣生事。总之,这种情况下,大家应该长一个心眼儿,多动脑筋思考思考,别被轻易的利用了。


    结果,后来的新闻证实了我的分析,其实在地震后的爱心行动中,阿里巴巴行动最早,12日晚就启动了和壹基金的网络捐款。同时,远在欧洲的马总也亲自给所有的阿里人发出了一封支援地震灾区人民的邮件,呼吁大家伸出援助之手,而在13日上午即达到了250万,包括公司的200万以及员工的50余万。另外,马云还在国外时即通过委托公司个人捐款100万,此后还参加了多个组织的捐款。根据19日的新闻,阿里巴巴集团再投入2500万元作为专项基金用于灾后重建。这样算来,阿里巴巴和马云的捐款数额不会是个小数目,和一元钱的说法更是千差万别。


    虽然我不相信诽谤或是传言,但我依然觉得捐多捐少是一片心意,捐款的数目并不是最重要的,贵在行动。包括以马云为组长的“阿里重建工作小组”有力的反驳了网络上的各种流言飞语。


    除了对阿里巴巴的诽谤,网上还有对其他很多明星的诽谤,我们应当及时揭露甚至杜绝各种无中生有的诽谤和攻击,就像阿里巴巴方面的宗旨:应当实实在在为灾区人民做些事情,而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误解和猜疑中。


——————————
本文作者王易见,欢迎合作
联系方式:
QQ 543415188
MSN  feitianhanxue at hotmail.com 
Em…
href=”mailto:feitianhanxue@126.com”>feitianhanxue@126.com

王易见文章整理成集,欢迎大家下载、指教。 点此下载 


好项目推荐:irrorMall寻求融资 

2008-05-16

地震彰显通信硬伤
文/王易见


 


    这次发生大地震之后短短几分钟之类移动通信完全陷入瘫痪,目前这个信息时代,主要的信息传输和获取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手机为终端的通信方式,另一种是以PC为终端的通信方式。它们有信息的获取和发送两方面的智能,因而逐渐成了主流,而传统的收音机或电视机则因只能单向传输信息而逐渐被淘汰。 


 


    所谓“一物降一物”,任何事物都有其潜在的优点和缺点,显然,这次地震再次印证了这一点。发达主流的信息传输方式固然好,但在关键时刻,古老的方式往往更凑效。这不,很多人再次拿出了收音机,此次地震收音机几乎承担了90%以上的资讯传输量,N个人围着一台收音机的现象并不鲜见,这是何道理? 


 


    我们知道,风险越大收益也越大,就像风险和收益相匹配的原则,对外部环境依赖性较高的信息传输方式其功能也越强,但也越脆弱。我见过太多人在手机电池用完之后,无法获取信息的那种焦急和恐慌。


 


    那么可以提一些好的建议不呢?这里我就斗胆提两个看法,供大家参考: 


 


    1.目前很多人都以电脑手机为主,放弃了收音机,电脑手机的持续供电时间不长,这次很多人都遇到了有钱也没法充电的痛苦,我觉得,收音机还是要留,一个月放一次,养成好的习惯,关键时刻多一个获取资讯的途径。


 


    2.有人说,这种小概率事件平时不必过于担忧,余震也不必过于敏感。其实,根据风险分析法,虽然这种事件的概率小,但由于其造成的损失大,整体上的损失也大。比如,安全的概率是99.9%,损失为0,而危险的概率是0.1%,但损失为10000w,那么做个加权平均,结果将是10w,也是不小的数字,而如果你全力去避免,其损失可能也只有1w,这时候,什么划算?


 


——————————
本文作者王易见,欢迎合作
联系方式:
QQ 543415188
MSN  feitianhanxue at hotmail.com <... href=”mailto:feitianhanxue@126.com”>feitianhanxue@126.com

王易见文章整理成集,欢迎大家下载、指教。 点此下载 


好项目推荐:irrorMall寻求融资 

2008-05-14

互联网的十字路口—–收费 or 免费?
文/王易见 



    除了在未来互联网是否会完全取代传统媒体这个话题炙手可热之外,收费和免费的话题也是再掀波澜。记得马云说过,免费是最贵的服务,我想其中应该是一语双关,一方面,只有足够的资金做支持才能免费,另一方面,免费便于笼络大量用户,形成粘性之后则可以获得更多的价值,也侧面从用户那里赚的更多的价值,所以,用户侧面为免费服务埋了不少单,因此免费最贵。不论如何,免费肯定是个很好的玩意儿,可以说是用户和服务商一举两得。



    目前,我们能数得清的免费服务有很多,新闻、C2C、搜索等等,在Saas软件即服务的时代,软件和互联网将毫无疑问继续融合,或许,除了互联网,大家最关心的还有软件,比如应用软件、杀毒软件等等。这些常用软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郁闷的是大部分都不免费,哪么未来免费和收费会呈现什么关系?其实不论是软件还是互联网,收费和免费都不可避免呈现如下几项特殊关系。



    一,收费=赚钱?免费=烧钱?



    似乎收费就一定能赚钱,互联网泡沫时代告诉我们,有很高的人气并不代表有成熟的盈利模式,加上前期市场的培养需要一定的过程,烧钱不可避免。淘宝网烧得钱还少嘛?但没人能否定它的价值,还打败了易趣。收费的死掉了免费的还活的好好的。其实,免费和收费并无明显的界限,有时候,收费服务不能笼络用户,而免费服务却能在增值服务中获益,因此不能一棍子打死。



    二,收费=软件?免费=互联网?



    现在大家有一个共识,就是一般的互联网服务都是免费的,然而一般的软件服务都是收费的,要不然也没那么多盗版现象出现。我这里举杀毒软件为例,杀毒软件当然是非常重要的软件,但目前大部分都是要收费的,比如卡巴这种。我以前用卡巴斯基,经常提示不能用,原因就是没给钱。但目前像瑞星推出瑞星2008免费使用半年我觉得应该说打破了惯例,您要知道,对杀毒软件厂商来说,免费意味着要损失一部分收入,但为了争取市场,为了团结用户,也需要这样做。因此,免费也不是互联网单一的特征,未来可能会有更多软件跨入免费行列。



    三,收费=破坏市场?免费=培养市场?



    淘宝网打败易趣几乎可以奉若经典。从这个商务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收费对市场是有破坏作用的,而免费则易于市场培养。任何一项服务都是这样的。像开始提到的瑞星这种免费战略,免费必然对卡巴、360、金山等竞争对手造成冲击。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免费猛于虎,之前对对手的任何动作都是佯攻、试探,免费出击才是正式的宣战。市场会不会出现对免费一边倒的情况?我们拭目以待。



    四,免费是否最终变收费



    只要有竞争,就会有免费,当初淘宝打败易趣的时候,想试图转为收费,但拍拍的出现打消了淘宝的想法。免费始终会存在着,而收费也不会完全变为免费,只是形式可能会有些变化,例如网游的免费模式。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能为用户带来方便的服务一定是有价值的服务,不论是免费还是收费。


——————————
本文作者王易见,欢迎合作
联系方式:
QQ 543415188
MSN  feitianhanxue at hotmail.com 
Em…
href=”mailto:feitianhanxue@126.com”>feitianhanxue@126.com

王易见文章整理成集,欢迎大家下载、指教。 点此下载 


好项目推荐:irrorMall寻求融资    

2008-05-12

windows server地址   


Windows Server 2008 虚拟技术




虚拟化技术是一种调配计算资源的方法,它将不同层面——硬件、软件、数据、网络、存储——隔离开来。Windows Server 2008包含了服务器虚拟化角色,它采用了非常广阔的视角,不只局限于服务器的虚拟化,涵盖到计算机的虚拟还有应用的虚拟。


现在很多人对于Windows Server 2008虚拟化技术的应用前景表示关注,各种规模不同的公司都已经认识到虚拟化开始作为了一个改变当前场景的因素。


虚拟化的优势在于,它的运行完全像一台物理服务器一样,而终端用户根本感觉不到差异。另外,在同一台物理服务器上运行多台虚拟机(最多可达到1520台),可以节省硬件、数据中心的空间以及能耗。


既然说到虚拟化,不得不提的是Hyper-VWindows Server 2008的“Hyper-V”新功能把服务器虚拟技术融入操作系统。这样提高了虚拟化技术的效率,提供更好的性能。Hyper-V技术以支持服务器整合,支持在新硬件上运行旧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以及跨平台可迁移应用程序的灾难恢复。


 


Hyper-V的组建:


l    管理程序(hypervisor):用来创建不同的分区,而代码的每一个虚拟化实例会在这些分区上运行;


l    虚拟化堆栈以及新的虚拟化I/O模型:提供了和Windows自身的交互功能以及和被创建的不同分区的交互功能;


l    管理程序(hypervisor)、虚拟化堆栈以及新的虚拟化I/O模型,三个组件是顺序工作的;


l    使用的服务器需要装备Intel VT-AMD-V-enabled的处理器,Hyper-V可以与管理程序交互,管理程序是一个在处理器上非常小的软件;


l    Hyper-V的优势是:可以减少机器的副本以及节省成本;可以对多个客户集群的支持;可以在虚拟化服务的主机上“热插拔”各种资源;可以将多个运行着Hyper-V组件的物理机做成集群等;



如果提到虚拟机,相信大家一定会想到VMwareVirtual PC这两个虚拟机软件。微软收购了Virtual PC这个软件的开发公司后,就将Virtual PC整合到了新的服务器操作系统里面。并且在改进后以Windows Server virtualization WSV)的完整化平台形式出现在大家面前。


 


虚拟化服务器WSVWindows Server Virtualization


l    WSV引入了与虚拟机存储硬件相关的新的特点,支持访客操作系统接入存储器。虚拟机的磁盘通过路径(Pass-Through Disk Access)允许虚拟机直接进入可写文件系统而无须使用VHD文件。


l    使用磁盘通过路径使原先以VHD形式压缩数据可以由非虚拟系统在文件系统中进行操作。这种存储配置中的额外选择增加了WSV使用scenarios的灵活性。


l    用于WSV中的VMBus建筑为虚拟机提供合成存储装置控制器。合成存储装置控制器支持每台控制其多达255VHDs,还支持每台虚拟机的控制器不限数量。


l    指定虚拟机所使用的虚拟内核,最多可以使用八个内核;


l    支持内存的Copy on Write功能,可以极大地节省内存;


l    可以创建X64位的虚机;


l    支持Linux,可以很好地运行SUSE Linux


l    可以实现P2V(物理机到虚拟机)的迁移;


WSVCPU硬件要求:


l    支持硬件虚拟化,例如Intel VT或者AMD T


l    支持X64位技术;


l    支持硬件DEP技术;


结合虚拟技术和可以免费下载的Windows Server 2008 beta 3,可以非常容易的搭建一个测试环境。


 


安装X64位的Windows Server 2008 RC0 Enterprise基本步骤:


l    进入安装目录,定WSV子目录,分别运行Windows6.0-KB939853-x64.msuWindows6.0-KB939854-x64


l    需要把WSV虚拟化作为一个角色添加到Windows Server 2008系统中:Server Manager中,选中Roles,单击详细窗体里的Add Roles,选中“Windows Server Virtualization”


l    设置一些必要的配置信息,例:配置虚拟网络等,系统提示重启;



 


虽然说虚拟化服务器是一个未完成的产品,虽然它会缺少如热迁移这样的一些功能,现在它还是以拼凑的方式,采用最新的虚拟化方法——系统管理程序技术,但是服务器巩固、能耗效率、增强的功能以及更加简单的管理和部署,对于转向虚拟化服务器以及虚拟的主服务方面都有着切实的好处。随着Windows Server 2008的推出以及成熟的64位多核服务器,IT行业也将登上全新数据中心模式的巅峰。

互联网视频行业的三个魔咒 


文/王易见 


    互联网视频行业正进入一个成熟而稳健的发展时期,虽然很多视频网站仍然在烧钱,但很高兴的是这个产业正在形成,其标志就是与视频网站有关的所有问题都在得到解决。


    一,版权问题


    视频网站的版权问题仍然是重中之重,有人会将问题归结于互联网的混乱,说到这个问题,当然,互联网的确有其开放的一面,但不至于说互联网就是版权问题的罪魁祸首,相反,互联网是唯一可以有效消除盗版的手段。


    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单机游戏和网络游戏,当然,有人可能会说MP3搜索触犯了版权,视频也触犯了版权。其实这些所谓的版权问题无非就是利益问题,如果唱片公司,影视公司愿意和网站合作,采取互联网方式推广产品,则双方皆大欢喜,如果不这样呢?正如百度CEO李彦宏所说,他不认为百度取消了MP3搜索唱片公司就发大财了。其实,互联网是解决盗版的一个途径,只是很多人曲解了互联网的宗旨。


    二,产业链是关键


    互联网视频行业的产业链是什么?我想有这么几个,首先是内容供应方和视频网站有个产业链的关系,其次是视频广告和视频网站有个产业链的关系。那么如何打造产业链就成了关键。


    一般说来,视频网站可从其他网站或内容服务商那里获得内容,也可以从用户获得内容,但后者缺乏管制,因此很容易暴露问题,最好是去除八卦内容,直接倡导正确健康的内容,再者是内容太多导致别人不知道来网站看什么东西,这个时候需要一个定位,是以电影为主还是以网友原创为主,不能过于混乱。至于说广告商,我想是水到渠成的,视频的广告价值是存在的,而且视频广告绝对是一块很大的金矿,甚至可以和品牌广告及搜索广告媲美。


    三,有无可能变换终端


    大多数视频网站将着眼点放在了电脑这个终端上,诚然,电脑为终端有很多好处,包括网速、效果等等,但终究无法发挥视频网站的优势,视频网站一个很棒的内容渠道,如果和手机结合起来就更好。


    虽然有人对手机终端提出质疑,包括硬件条件,下载速度等等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论如何,这的确是网络视频的一个蓝海。手机的受众群会更大,其覆盖面绝对要强于互联网,只是现有的技术能否使得手机上的视频流畅的播放,这的确是个很大的问题。


    遇到问题当然要解决问题,视频行业的魔咒并非那么难解开,关键就看你有没有一种创新力和另辟蹊径的精神。如果能做好以上三点中的一样,视频网站都能获得翻身的机会。当然,资金的投入是个大前提。


——————————
本文作者王易见,欢迎合作
联系方式:
QQ 543415188
MSN  feitianhanxue at hotmail.com 
Em…
href=”mailto:feitianhanxue@126.com”>feitianhanxue@126.com

王易见文章整理成集,欢迎大家下载、指教。 点此下载 


好项目推荐:irrorMall寻求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