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互联网与创业渐行渐远
文/王易见(欢迎翻译和约稿等合作)
QQ 543415188
整体上说2007年的互联网仍然是有看头的,其中包括阿里巴巴上市,巨人上市,百度股价飙升等事件其影响力并不弱于当年三大门户的上市,但从创业的角度上讲,2007年的互联网与创业却是渐行渐远的。
首先来看看Web2.0,Web2.0中几乎只有视频业务为一枝独秀,尤其是年末优酷再度融资2500万美元,似乎终结了关于视频行业的所有猜疑。连艾瑞总裁杨伟庆也站出来公开表明看好视频,尤其是在2008年,在奥运会的推波助澜下,视频行业一定会再创辉煌。2007年的Web2.0显然是冰火两重天,除了红红火火的视频,其他业务几乎不值得一提。
而Web2.0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成为互联网创业的另一片处女地,早期的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等行业已经是巨头林立。和早期的互联网模式相比,Web2.0并不乏新颖的概念,但大多缺乏成熟模式。
投资者对互联网的感觉已经从春天迈入了冬天,例如视频,由于缺乏VC的介入,九成以上的视频网站将死在视频行业即将成熟的“节骨眼”上。即便不死,大多也如同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显然,对整个行业的不景气,投资者只会“落井下石”而非“雪中送炭”。
NVCA发布的2007年VC投资预测显示,能源、媒体、互联网仍是2007年VC重点关注的行业。而内地知名创投公司,则未雨绸缪,把替代新能源、医疗器械、无线因特网技术、第二方企业调整改革和人工智能眼定为未来重点领域。
最近和一些朋友聊到互联网创业的话题,谈到一些另类的项目包括一些特色化的广告平台。但我个人不太看好互联网创业。一些Idea很好,但一个成熟的Idea要发展成为具备成熟盈利模式的商业项目却比登天还难。互联网剽窃很严重,光有一个好的Idea是远远不够的,市场的拓展,竞争门槛的树立甚至比Idea重要得多。
这并不代表互联网整个行业进入冬天,2008年国内互联网巨头仍然会赚得盆满钵满,只不过2008年,互联网创业仍然不会有太大的起色。
本博特别推出“IT人也娱乐”专题,这是我自己唱的《痴心绝对》,用本本和麦克风录下来的,只是个Demo没有进行后期处理,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点击下载
欢迎到这里来为我投票,谢谢,我的作品是《一个IT人在上海 》,点此进入
QQ 543415188
今天看到一条蛮有趣的消息,讲的是阿里巴巴四位高管离任进修,要说这IT界的人事变动也很正常,但这次发生在阿里上市不久,而且数目不少多达四位,这种大规模的调整高管在互联网业界也的确有些触目惊心了。
阿里巴巴官方的说法表示此调整是基于公司干部轮休学习计划,看似很正常,实则不然,看看阿里巴巴上市之后的股价走势大家就一清二楚了。说白了,所谓的学习计划就是变相的认为你能力不够,跟不上公司发展,但因为你是老员工,不可能直接叫你走人,所以就堂而皇之的搞了个换岗,美其名曰要进修。我看所谓的高管调整背后藏匿着三大隐患,让我们一五一十的数出来。
一, 阿里巴巴的业务结构
首先我们来看看阿里巴巴整个业务结构,阿里巴巴目前有多条产品线,但只有阿里巴巴网站处于盈利状态,而其他产品均为亏损状态,所以阿里巴巴略感有些体力难支,但在未来,阿里巴巴网站仍然是集团重点,但淘宝网可能会是阿里巴巴下一个业务增长点,所以,从这四人的身份看来,其中有一名来自淘宝网的,这就是淘宝网总裁孙彤宇。
离职高层的结构反映了阿里巴巴业务结构的问题,当前的阿里巴巴业务已经够多了,还在不但的开辟新的业务,其实很多业务也是“叫好不叫座”,赚不来真金白银,这还不如老打老实的把基础业务做好。
二,阿里巴巴的人才结构
其次是阿里巴巴的人才结构。众所周知,阿里巴巴有很著名的18罗汉,这18罗汉跟着马云任劳任怨待到现在无一离职,虽然不敢说这批人的能力很弱,但至少也不会太强,我看一个评论说当年的18罗汉大多也不懂互联网,全靠马云忽悠,马云能言善辩,当年马云在哈佛也不就是靠的这种忽悠方法么。但阿里上市了,阿里发达了,客观上对人才的要求更高了,忽悠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所以,此次的离任进修就侧面反映了阿里巴巴的人才结构问题,看来,一个土鳖公司要朝国际化公司迈进,人才问题才是首当其冲的问题。正如有的评论员猜测,此次是下面的四个高管,什么时候该轮到马云呢?
三, 阿里巴巴的管理结构
阿里巴巴的管理结构有没有弊端呢?如果说没有估计连马云都不信,这次离任的高管,具体在公司内负责什么工作,有什么权利外界无法知晓,但从高管调整的情况来看,略感有些混乱。阿里巴巴集团几大业务虽然有共性,但差别也是挺大的,你总不能在这几项业务之间任由调换人员吧,人都有适应期的,何况是这些官居高位的二品大员。
这样的代价是巨大的,是沉重的,但马云知道,如果不进行这样的改革,管理上的问题会更多,此四人离任进修,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阿里巴巴高层或许存在冗员情况。有时候公司大了,高层多了未免会有打架的情况,甚至不能物尽其用,如何解决呢?只好牺牲一部分人才能保全更多的人。
阿里已经上市了,希望不要被上市的繁荣冲昏头脑,此次的高管离任,你说是杯酒释兵权也好,说是为公司培养高级人才也罢甚至是在刺激投资者,无论如何以上几个问题都是无法逃避的,阿里必须正视这些问题才能更上一层楼,同时,真正希望阿里发展好的也必须从表面看到问题的本质,看到阿里身上的缺点。
QQ 543415188
日前,刚刚带领金山上市的雷军宣布辞掉总裁兼CEO的职务,就这一事件,各方众说纷纭,我个人感觉这还是和软件行业持续的不景气有关。
国内软件行业的不景气已经呈现了多年,国内的软件公司很多,除了东软和其他一些兼做外包的大公司外,其余大部分为乌合之众,这批小软件公司以外包项目为生,由于从事的技术大多缺乏技术含量,产品没有壁垒,没有知识产权,一直以来拖了软件行业的后退。
但这种情况并不能怪罪于这些没有实力的软件公司。软件行业一直饱受盗版之诟病,他们没有实力承担这个风险,只好靠外包项目养家糊口。
在有的公司转战ERP的时候,国内一直有这样一家公司怀着一个崇高的梦想扛着民族软件的大旗,这就是金山。金山出了非常多的优秀软件,例如WPS词霸影霸等等。但这些产品并未带来丰厚的回报,如果这样,金山注定走不远。
唯一的办法就是靠其他辅助的产品养家糊口,吃饱喝足才能把这个梦想继续下去,在骑虎难下之际金山选择了网游。
网游是金山的一个金矿,金山上市也靠完全网游。一个软件公司以网络游戏业务为上市的理由,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形式虽然尴尬,但并不是不可理解。上市对金山来讲是个崎岖不平的道路,或许除了网游,它别无选择,而且,金山的上市并未给国内软件行业带来另一番景象,它还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所以,雷军在这个时候隐退,这也是侧面反映了这个残酷的显示。不管是靠什么业务,好歹雷军能将金山带上市,那么雷军之后,谁又能完全依靠软件业务将另一个软件公司带上市呢?
特别推荐:
本博特别推出“IT人也娱乐”专题,这是我自己唱的《痴心绝对》,用本本和麦克风录下来的,只是个Demo没有进行后期处理,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点击下载
欢迎到这里来为我投票,谢谢,我的作品是《一个IT人在上海 》,点此进入
免费建站的新趋势
近日在某网站看到这样一条新闻——《中国雅虎推”站长天下” 助个人轻松建立网站》,其中提到中国雅虎前不久推出的一套“站长天下”(NCP)的系统,该系统旨在整合阿里巴巴集团的资源,为网民提供一个轻松建站的平台。
由于其功能的强大——要整合包括垂直搜索、社区聚合、支付宝信用体系,广告需求匹配工具和阿里购物系统在内的阿里巴巴集团的大部分资源,加之免费的吸引,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的人气,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日增网站接近2000个。
中国雅虎的策略显然也是正确的,甚至可以说和阿里妈妈的出台完全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因为按照新闻所述——“雅虎还为网站设立了6个广告位,广告位一旦被买,用户就能获利。”而这些广告位则全来自于阿里妈妈。
对该产品,我就不详细介绍了,我们只想从互联网发展的角度来讨论一下这个产品的意义而已。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上游资源和下游资源相互整合的典型案例。显然,通过这种方式,阿里妈妈可以提供更多广告位,而“站长天下”(NCP)则可以为更多希望自由建站的朋友服务,甚至让他们从中获得一部分广告收益。对阿里巴巴来讲,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对网民来讲即免费又能获得收益,何乐而不为呢?
作为阿里妈妈和此次推出的“站长天下”(NCP),他们都共同反映了一个理论,那就是长尾理论。马云素来奉行“财散人聚”的理论,这也是长尾理论的另一个表现形式。之所以先后推出阿里妈妈以及“站长天下”(NCP),其原因也在于马云希望联合更多的互联网用户共同去挖掘互联网广告的长尾。
从目前阿里巴巴集团的阵营看来,马云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其产品线的广决定了阿里巴巴完全有实力做出这样的决策,而且这是长尾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马云不做,其他公司也会做。
视频点播将开辟个人网站的新局面
Web2.0中的产品目前看来颇有希望的很可能是视频了,根据艾瑞市场咨询调查,2006年已经成为中国网络视频产业元年,由于受到Google收购Youtube的影响,大量的视频网站诞生。据其预测,2010年该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4亿元,未来几年的复合增长率约为60%。
网络视频大致可分视频分享和视频点播,对视频分享,我们早已不再陌生,优酷,酷6等网站已经成为渗透率很高的视频网站,至于视频点播,国内目前也已出现了好几家,例如PPlive,QVOD等,均呈现了非常迅猛的发展势头。
和视频分享有所不同,视频点播基于流媒体播放软件,从以往写程序的经验看来,一般情况下CS应用会比BS应用麻烦,但功能更强大,更人性化,从视频点播和视频分享的比较来看也是如此,基于客户端的视频点播软件大大增加了用户的自主性。
毫无疑问,视频点播也会是未来视频发展的一股中坚力量,目前国内也出现过多款视频点播软件,例如PPLive,PPStream等等。之前我只用过PPLive,最近一位朋友给我介绍了一款新的视频点播软件——QVOD,初看觉得和PPLive等似乎并无区别,后来逐渐感觉到这款软件和其他竞争对手相比更增添了一些人性化的东西。
先来看看这款软件和PPLive的区别。PPLive等软件的播放列表是既定的,用户无法改变,只能从中选择,此其一。其二,用户若想欣赏某一电影,运气好,或许能看到开头,运气不好连结尾都看不了。然而QVOD则全面融入了BT的概念,任何人想看某部电影都可以去下载相关视频源,点开即可从头至尾全面观赏,其操作方法和BT软件完全相同。不难看出,QVOD相较PPLive融入了更多个性化的,人性化的理念,QVOD官方网站显示其下载量已经突破四千万次。互联网发展历来表明,越贴近用户心里诉求的产品是越受欢迎的产品。
最关键的是,这将大大促进视频点播和个人网站的发展。以往传统的PPLive,PPStream等软件均是单方面设定视频内容,对外并无开放性。然而QVOD的理念表明,他并不满足于做一家视频点播,而是要做一个广泛的联盟,让视频点播的产品遍布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同时要让广大的个人网站与之一起分享视频行业这块大蛋糕。
所以,对个人网站而言,这绝对是一款“雪中送炭”的产品。随着Web2.0的发展,视频已经极大的关乎到了一个网站的长远发展。中国有很多个人网站,如果要他们自己去开发视频产品显然不可能。但传统的视频分享和视频点播不具备普遍性,这使得广大的草根个人网站对视频“可望而不可及”,其实这已经大大阻碍了视频行业的发展与成熟。毕竟,视频行业这么大,并非几个视频分享网站和视频点播软件就能全部支撑的。
而作为QVOD来讲,他可以将视频源投放至广大的个人网站。个人网站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视频应用,这对充实其视频内容是个非常廉价而凑效的办法。另一方面,QVOD也可以获得更多的用户群。所以,QVOD和广大的个人网站合作,这绝对是个双赢的战略。
在此,我想到了阿里巴巴马云经常提倡的一个理念——阿里巴巴要先让众多的网商得到好处阿里巴巴才能得到好处,因为只有联合众多的网商才能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同理,QVOD的开放性使得它能很融洽的和广大的个人站长展开合作,让个人网站与之一道分享视频行业高速发展的成果,这不但会进一步促进视频行业发展,更会开辟个人网站的新局面。
对下一个互联网十年的门户思考
文/王易见(欢迎翻译和约稿等合作)
QQ 543415188
2007年的门户依然值得关注,虽然金山,巨人,阿里巴巴的先后上市转移了世人的部分目光,但门户依然是互联网爱好者们热衷的话题之一。尤其是中国互联网的第一个十年刚刚过去,在第一个十年中,门户对互联网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强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第二个十年,第三个呢?未来,门户还能不能成为主导互联网发展的一股主要力量,门户网站还能不能成为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呢?
显然,2007年的门户可用一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形容。首先是以Tom为代表的一批门户先后遭受了裁员和转型甚至撤退的命运。由于门户整体的格局在发生变化,所以Tom应该不会是最后一个出局者,有人便开始猜测Tom之后还有谁会倒下,还有谁会步其后尘。
另一方面,以猫扑网和凤凰网为代表的“新锐”似乎要迎难而上,谈及猫扑,言必称猫扑论坛。莫非猫扑网要实现从社区到门户的转型,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上的新浪与网易似乎都是成功的先例。而凤凰网,这一家以资讯见长的网站也想来趟这淌浑水,资讯是门户的基础,凤凰网这一举措也并不为过。问题是市场和投资者对猫扑网和凤凰网的这种门户模式是否认可?
以新浪搜狐网易腾讯为代表的门户能走多远呢?若以收入来论门户成分,网易和腾讯无疑是最低的,搜狐其次,新浪最高。或许也只有新浪才能成功的续写“新浪之道”,而搜狐则开始步入网游,对其来讲,门户潜力的确有限。而网易和腾讯似乎更像杀“回马枪”,分别树立其其他有力的盈利模式之后回过头来发展门户。
还有就是所谓的新门户时代,以百度、阿里巴巴、博客网、社区网站为代表,这批门户和老门户最大的不同在于,后者并未对用户的需求进行过详细的分析,追求资讯内容的海量与丰富,而前者则是从需求出发,筛选出适合用户需求的资讯内容。这两种模式孰优孰劣难下定论,但这批新门户的崛起将是必然趋势。
在未来的互联网十年中,我们或许可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 资源整合的效用将大于其直接的广告收益
门户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广告,这是门户可以直接带来的有形资产,然而门户背后还有非常庞大的无形资产,那就是资源整合与海量用户。近年来,门户广告的市场增长率已经明显滞后于搜索引擎,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的市场增长率。但这并不代表门户已经成为明日黄花,门户最大的优势在于用户量以及资源整合,这似乎印证了丁磊那句豪言壮语—–“Web2.0时代没人能玩的过门户”。然而这种资源整合配合一些新兴的盈利模式,无疑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二, 广义的门户是指用户进入互联网的第一站
门户是什么?在过去的十年中,门户一直被认为大杂烩,拥有海量资讯的网站。但由于门户对海量资讯的整理和分类不够,搜索引擎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很多人开始将首页换成百度Google。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用户的第一站变成了搜索引擎。如果说将用户进入互联网的第一站作为门户,那除了几大传统门户之外,百度,阿里巴巴以及一些社区网站也将不可避免的成为新的门户。另外,还有以博客为入口的个人门户,在未来,谁能把握用户进入互联网的第一站谁才能在门户角逐中取胜。
特别推荐:
本博特别推出“IT人也娱乐”专题,这是我自己唱的《痴心绝对》,用本本和麦克风录下来的,只是个Demo没有进行后期处理,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点击下载
欢迎到这里来为我投票,谢谢,我的作品是《一个IT人在上海 》,点此进入
网易有道正式发布,搜索市场还能容忍新来者?
文/王易见(欢迎翻译和约稿等合作)
QQ 543415188
今天网易正式发布了有道搜索,这是继搜狐,腾讯之后第三家进入搜索领域的门户(新浪早已放弃),丁磊称有道三年将成为中国第一搜索引擎,这不得不说是一句“豪言壮语”。
众所周知,中国的搜索市场早已被百度霸占,Google位居第二,再朝下走,那些后来者几乎只能博得一丁点儿残羹冷炙,这个时候网易再进入,就能翻盘,实现丁磊的“梦想”?
网易的这种做法不难理解,当年网易率先发起短信,后来被新浪搜狐相继超越,丁磊获益匪浅,之后网易在很多新业务上总是慢半拍,包括博客。
很显然,这个博客并没有如丁磊所想顺风顺水的发展,老三大门户中,新浪和搜狐的博客都可圈可点,在媒体架构和圈定用户两个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优势。而且二者的营销手法都别具一格,在这点上,网易就逊色了很多。
博客未能发力,心猿意马的网易便开始侧重于搜索的研发。诚然,网易自主研发的精神值得我们佩服,但也不能不看时局,更不能于大环境背道而驰。
搜索市场虽不是大局已定,但后来者想从零开始已经很难。这个市场有七层已经被百度占据了,其余的最多能分到两三层。所以,如果网易要成为第一,则必须先和二线搜索PK,最后在和百度PK,然而即便网易能冲破第一关,到了最后或许也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而且百度也正在寻求新的领域,例如IM,C2C,看来搜索这个领域的成长的确有限,网易现在进入显然不是最佳时机,因为最佳时机已经过了。
网易当然可以通过搜索来扩充其产品线,其逆水行舟的精神也值得赞扬,但要拿第一,恐怕比登天还难啊!
未来互联网几大趋势之预测(下)
文/王易见(欢迎翻译和约稿等合作)
QQ 543415188
四,Web2.0的生死结
毫无疑问,2008年对Web2.0来说也将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死结,如今Web2.0几乎只剩下博客和视频尚能维持生存,其他的一概半生不死。在资金上,大多Web2.0网站将很快烧完钱而无后续资金支持;而另一方面,这批网站同样等不到盈利模式成熟之日。
2008年,Web2.0网站依然会遭受大洗牌,但部分网站会生存下来,例如近来获得2500万美金风险投资的优酷。相比博客,艾瑞总裁杨伟庆曾明确表示在未来视频的市场前景会非常广阔,而博客仍然前景堪忧;同时优酷总裁古永锵也表示09年优酷的收入将会过亿。如此看来,2008年部分视频网站或许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加上08年有奥运会这一契机以及视频用户的增加和市场的成熟,诸如优酷,Ku6等领军视频网站将会迎来视频网站的春天。而对其他视频网站以及Web2.0网站,即便有10个奥运会其也将无所作为。
五,搜狐能否在奥运会中大获全胜
2008年是奥运之年,对搜狐来说也是一个很特别的年份,比较搜狐是唯一的互联网赞助商。但之前新浪,网易以及腾讯已经结成联盟以对抗搜狐的优势。至于门户们在奥运会中究竟能获得多少广告收益,我们仍然拭目以待。
但奥运会毕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无论如何,门户们会铆足了劲儿往上面狠狠的咬上一口。问题是这对搜狐来说是超越新浪的一个绝好机会,搜狐拥有奥运合作者的独特身份似乎能直捣黄龙。但这并不代表搜狐胜券在握,之前包括世界杯在内的一系列体育赛事中,搜狐重金拿下内容却意外的败给了新浪。这次搜狐是重蹈覆辙还是扭转乾坤,我们仍然拭目以待。
六,门户能否“东山再起”
说是“东山再起”或许有些沉重,因为这个门户并不是指三大门户,而是指门户模式。11月底,Tom在线退出门户。早在Tom退出门户之前,老三大门户中的网易早已经从门户中抽身出来,实现了到游戏的成功转型。
对门户的讨论一直没有休止过,当初三大门户登陆纳斯达克的时候,门户的模式就遭受过质疑。后来就是网易转型做短信和游戏,其盈利能力一度超过新浪和搜狐,加之盛大,百度和阿里巴巴等迅速崛起和Tom的退却,门户过时的言论变越来越猛烈。然而,腾讯却还在加紧布局门户,而网易也言门户的重要性,我认为不是门户不重要了,而是门户的角色正在变化,门户正逐渐转变为聚拢人气和资源的重要手段,而单纯靠门户赚广告的模式已经没有那么大吸引力了。
网易邮箱游戏双第一不保,谁来取而代之?
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很少有同时在两个领域居于第一的位置,大多是分身乏术,能在一个领域名列前茅已经非常了不起。然而,在过去,有这样一家公司能同时在邮箱和游戏两个领域拔得头筹,那就是网易。
随着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网易先后将业务重心放到了短信和游戏上,前者由于运营商的制约而演变成鸡肋,渐渐被网易放弃,而后者则成为网易的顶梁柱,这个被丁磊称为“每天睡觉都能赚钱”的业务,目前为网易贡献的利润达到80%以上。
网易另一个杀手锏是邮箱庞大的用户群,很显然,邮箱对网易的重要性已经今非昔比。过去,有评论员认为邮箱对网易来说只是“旺丁不旺财”,然而事实上,邮箱对用户的重要性和粘性几乎已经和IM软件持平,而网易也正在努力的从邮箱上发掘更大的商业价值,例如在邮箱中插入广告。
从游戏的角度上来讲,邮箱对网易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在游戏用户和邮箱用户的绑定上,网易可谓煞费苦心,当年金山出台新游戏的时候,网易邮件曾屏蔽金山邮件,使得金山的网游用户无法激活。
这种做法或许是流氓了一点,但正是这种策略才维持了网易在邮箱和游戏上的两个宝座。
但目前的互联网格局发生了变化,其一就是随着巨人和金山的上市,网易在游戏上面临的竞争压力会越老越大——前有狼(盛大和九城)后有虎(巨人和金山),网易必定陷入骑虎难下的境地。而最致命的问题则是网易网游人才的流失,有报道称,之前研发网易大话西游和梦幻西游的老将存在严重的流失现象,这样无怪乎后来的大唐等游戏迟迟不见起色。网易的青黄不接在财报上表现了出来,从第三财季看来,疲软的趋势尤其明显。
所谓祸不单行,在游戏上遭受挫折的网易在邮箱上也遇到了越老越大的挑战,随着雅虎邮箱和其余游戏厂商的联盟日趋扩张,越来越多的网游用户将会在雅虎邮箱安家落户,网易邮箱不可避免遭到用户的大量流失。
因为雅虎的如意算盘是,首先用邮箱ID整合资源,这样,邮箱用户和游戏用户可以相互渗透,形成多方共赢的超市效应,使邮箱的价值在网络生活中有新的提升,毕竟,对玩家来讲,良好优质的服务才最具吸引力。另外,对其他的游戏厂商来说,寻求一个安全可靠的邮箱服务商作为发展用户的基地才是明智的选择,毕竟谁都不愿意重蹈金山的覆辙,受制于网易。
而事实上,雅虎和其余网游厂商的联盟也在大张旗鼓的进行,此举将进一步孤立网易,瓦解其在网游和邮箱上的优势。那么对“网易邮箱游戏双第一不保,谁来取而代之?”这个问题,答案已经很明了。
威客能否发威,打造新模式是关键
威客至今已经有一段发展时间,国内有部分威客网站目前已经形成规模,例如任务中国,猪八戒,K68,智客网等,然而这些所谓的威客网站离发威却还遥遥无期,什么叫发威?上市呗,没看见百度阿里巴巴等上市之后一夜之间造就了多少富豪啊?那么什么样的威客可能上市,创新的威客–雅特士模式。
任务中国模式–纯任务,囫囵吞枣
当然,有的网站是纯做威客的,也就是纯任务,摆个台子让别人来投放任务,接任务,这种模式太简单太粗糙,可以生存,但却无法壮大。例如任务中国,任务中国以任务马首是瞻,但局面太过被动,可以说它吸收了威客的表面含义,但没有进行深化,就好像囫囵吞枣一样。
淘智网模式–咨询,鸡肋尔
还有的网站是以咨询为核心的,比如淘智网。淘智网将个人商城的概念纳入到了威客的范畴,但淘智网最大的缺点是资源浪费严重,由于没有进行用户的分类或是细分,对资源的挖掘并不到位,资源对接不准确,提供了很多别人不要的东西,或者不成熟的东西,我们称之为鸡肋资源。
猪八戒模式–会员,乏善可陈
而猪八戒和K68以及任务中国其实都是几乎一样的模式,K68其实是因为做的早才有这么多的会员量,单说其模式,四个字——乏善可陈。
雅特士模式–服务供应商平台,创新
我们经常在谈一个词语叫创新,什么叫创新?创新就是改变即成的模式,开辟新的模式。要说威客,从以上分析来看,还仅限于对用户需求的简单分析,资源的简单对接上,这种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聚集用户,但却无法长久的稳定用户。
我还记得上次成都互联网聚会的时候,仿佛有朋友提到过另外一个网站——雅特士yateshi.com,因为当时我们在比较几家威客网站嘛,他大概谈了一下这个网站。他说上海因为科技发达,最容易吸收先进的模式,所以上海的威客发展应该要好些,他以雅特士为例说初看这个网站和其余威客网站别无二致,但仔细一看才发现其流程和模式已经完全突破了传统威客的束缚,这个网站正在演变成一个十足的电子商务平台,包括从前台资源的对接到后台的支付以及增值服务等等。传统的威客网站是在卖产品,而它则是在卖服务。
当朋友谈到这里的时候,我想到了另外一个朋友,他在上海的智客网工作,他曾给我说智客网也是虚拟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后来我看了一下,这个智客网的模式也是非常领先的。而且有的地方和雅特士甚至有同工异曲之妙。但由于智客网主要是人脉交易平台,其人脉交易重在线下的结合,而且据这个朋友说,人脉的丰富性才是这个平台的制胜法宝而不是什么悬赏得20%的中介费。所以,智客网将不会再被纳入到威客的领域,他和威客完全是两码事。
这样看来,威客领域在模式上领先的网站其实不多,雅特士算一个,它将打造出威客新模式。而后面的什么猪八戒,K68等等,虽然目前强大,但似乎太高兴过头,而在模式上越老越缺乏创新,那么未来究竟鹿死谁手,我们还拭目以待。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威客能否发威,创新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