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07-11-30

视频网站的春天 


文/王易见(欢迎翻译和约稿等合作)
QQ 543415188 


视频行业或许不再被看成是一个毫无前途的行业,虽然它仍然是一个烧钱的行业。就在上周,成立不到两年的优酷网正式宣布完成了第三轮2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若加上前面两轮风险投资,优酷网共计融得4300万美元,创下了中国视频领域融资的新记录。 


按理说,经过新一轮互联网泡沫的洗礼,Web2.0几乎所有产品线都遭遇了资金的瓶颈,博客和视频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但博客和视频好歹还有人气,Web2.0的其他产品几乎就是套了Web2.0的一个理念,一个空壳。很可惜,正如马云在《赢在中国》里面讲的那样,现在这个时代概念已经不值钱,所以,随着Web2.0的兴起,随之而来的就是一大批Web2.0网站相继死掉,有的可能还没死,这只是个时间问题,毕竟钱还没有烧完。 


例如博客,目前大家能数的出来的除了三大门户外几乎就只剩下方兴东的博客网。谈到方兴东,还有个非常有趣的话题,方兴东是当之无愧的博客布道者,这不假,当年方兴东想复制“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从草根出发树立影响力之后挑战诸如新浪这样的强势媒体。然而新浪的博客一出,借助其强大的影响力和有效的营销手段立即拔得头筹。目前,新浪博客频道的流量已经和立下汗马功劳的新闻频道不相上下了,其过亿的单天访问量岂是方兴东的博客网所能及。 


这印证了网易CEO丁磊所说,Web2.0时代没人能玩得过门户。门户积累起来的影响力和用户群决定了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拓展业务,而这一切对从零开始的Web2.0网站来讲却是一个很大的门槛。 


而另外一个更为致命的因素是盈利模式的问题,Web2.0虽然从概念上是耳目一新的,但其盈利模式大多无实质性创新,很容易被门户复制,而且前期市场推广是个非常艰巨的过程,这也是很多Web2.0网站迟迟无法壮大的原因。 


相比博客,视频的命运要好得多。艾瑞总裁杨伟庆曾明确表示不看好博客而看好视频,显然,视频的盈利模式更可行,而且市场足够大,即便新浪搜狐等也在进军视频领域,诸如优酷,土豆这类视频网站依然能在门户的眼皮子地下迅速成长起来。 


而且,视频在盈利模式上比博客更为灵活更为可行,因为博客太多掺杂了博主的相关因素,其广告的覆盖面有限,效果也有限,而视频则不同,视频网站有完全的控制权限,包括广告的设计与投放,随着视频点击率的攀升,其覆盖面和效果一定能更上一层楼,最终实现规模盈利。 


让投资者看好视频前景的原因就是视频覆盖率的增加,盈利模式的成熟以及客户对视频广告的认可。艾瑞认为,2006年已经成为中国网络视频产业元年,在包括电视机构、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等多方力量的共同推动下该市场保持了迅猛发展的态势预测,据其预测,2010年该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4亿元,未来几年的复合增长率约为60%。这样的机会真正的风险投资是不会错过的。 


众所周知,视频网站萌发于Youtube,在Google以16.5亿美金收购Youtube之后,几百家视频网站便如雨后春笋般诞生起来。而受Youtube的影响,风险投资也相继进入这个领域,除优酷网之外,悠视网,土豆网也先后获得风险投资,其规模都在千万美元以上。 


但风险投资和市场毕竟很有限,并不能容下几百家视频网站的存在,所以大部分视频网站将在视频网站的冬天因储备不足而死掉,余下的就是继续被风险投资支持着过冬的网站,这批网站将迎来视频网站的春天,此次优酷的大规模融资,我想就是一个很鲜明的例子。


欢迎到这里来为我投票,谢谢,我的作品是《一个IT人在上海 》,点此进入

2007-11-28

华南虎事件给媒体界的一些思考


文/王易见(欢迎翻译和约稿等合作)
QQ 543415188 


近日,著名的“华南虎”事件再掀波澜,26日网易首页挂出了华南虎照片的新闻,接下来为讨版权周正龙向网易索赔40万。然而,从网易罗列的照片看来,编号、拍摄时间、焦距、曝光模式包括拍摄相机型号等数据一应俱全,在每张照片上都打上“网易独家披露”字样。而且声明称“图片归周正龙先生版权所有,请与网易新闻联系以便支付稿酬。转载、使用全部照片,需经周正龙先生许可。”


看来网易在披露照片的时候,也考虑到了版权问题,但谁都知道这叫“不打自招”或者“此地无银三百两”,既然“转载、使用全部照片,需经周正龙先生许可”,那么网易是否经周先生许可这是其一;其二,网易作为一个著名的网络媒体难道没有考虑到在互联网上转载,复制,使用是易如反掌么?


就在上周,笔者有幸去复旦大学参加了复旦大学新闻系和网易共同举办的一个活动,其中有嘉宾提到了周老虎的话题,也讨论了媒体的社会责任和发展问题,我对此话题突然感兴趣起来。应该说,事情闹到现在,值得媒体人关注的是媒体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暴露出了什么弊病?拿刚才网易为例子以及整个华南虎事件,哪些问题值得媒体人思考?


一, 媒体的底线在哪里?


在中央电视台某名栏目中,一位公共形象一向不错的主持人说“照片的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保护好华南虎”,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引来骂声一片。这种话出于一个媒体人口中实在有些不应该,但它反映了某些媒体的心理动态——一个媒体为挖掘事实真相或许会付出很大代价,由此在真相和利益之间选择了利益。我想起了那天复旦大学的论坛上,某个嘉宾讲的,媒体虽然口口声声在将事实和真相,但往往很多媒体由于不负责,做了造假者的帮凶,因为这样他们可以将利益最大化。


二, 开放性的媒体的价值取向问题?


媒体发展到今天,其意义已经有了很大延展,随着Web2.0的兴起,草根媒体,个人媒体不断发展壮大,而且将长尾理论发展得淋漓尽致。在此次周老虎事件中,草根力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大大推动了事件朝深度和广度发展。但这种开放性的媒体力量最大的弊端就是浮躁,之所以虐猫,裸照等事件会让媒体乐此不彼,而传统的黑煤窑问题媒体却置之不理,正是因为媒体也在随波逐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开放性媒体已经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传统媒体的价值取向,因为传统媒体也要生存啊,不得不选择吸引眼球的新闻做文章,但这也无一例外的违背了社会的发展和媒体的原则。因此,开放性媒体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呢?如何去屏蔽它的弊而发扬它的利呢?


三, 未来的版权会不会子虚乌有?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版权问题已经成了一个不得不引起媒体界重视的问题。由于互联网将媒体门槛降低了许多,由此而引发了极大的混乱。互联网让版权进入了一个灰色的时代,几乎所有的网络媒体都在“踩红线”,踩红线都罢了,但踩了你还拿他没办法。请记住,在互联网里,所有网民都可能成为新闻的制造者和传播者,这使得管理难度极大。但互联网媒体正在钻着这类空子铤而走险,肆无忌惮。此次网易事件不过是个冰山一角,无论网易是否侵权,版权问题都是值得媒体界好好思考的。


欢迎到这里来为我投票,谢谢,我的作品是《一个IT人在上海 》,点此进入

2007-11-26

从优酷网的融资续谈互联网发展

文/王易见(欢迎翻译和约稿等合作)
QQ 543415188

Web2.0时代的投资者对互联网的信心显然已经不如Web1.0时代,所有的投资者似乎都开始将目光放到了互联网以外的其他领域,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今年又有三家互联网公司上市,一是金山,一是巨人网络,一是阿里巴巴,而且上市引发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这种上市热潮和投资者的冷淡显然不能协调。

错就错在上市的三家公司无一和Web2.0有直接关系,巨人网络是靠游戏起家的,金山虽然标榜自己是软件公司,但其上市的核心因素仍然是网游,而阿里巴巴则是电子商务。看来,互联网发展到Web2.0时代仍然是在吃Web1.0时代的老本儿,甚至开始青黄不接,无怪乎Web2.0不受投资者青睐,大部分VC已经移出互联网的视野。

但最近的情况表明,投资者对互联网以及Web2.0的不看好已经开始松动,在优酷网继续获得2500万美元投资之后,在未来或许还会有后续资本“步其后尘”,而且它暗示了以下信息:

一, 互联网发展潜力仍然巨大

这主要取决于中国网民的持续增长,随着这种趋势的继续,Web2.0将仍有机会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只不过当前处于一个缓冲期,Web2.0的应用也需要一定时间来一步步的渗透到网民中。如果等到网民已经发展至五六亿再进行新应用的推广,风险或许要小些,但代价或许要大些。VC追逐的大部分都是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所以他们没有理由错过这么好的机会。

二,Web2.0的盈利模式并非都是一头雾水

一个不能盈利的项目再多钱烧都没用,而一个能盈利的项目刚开始或许不会盈利,但随着市场的逐步扩大,其盈利模式将清晰的显现出来。这次优酷的融资至少表明,投资者对视频还是有信心的,但这并不代表投资者对Web2.0有信心,所以,尽管Web2.0中的大部分应用还没有赚到钱,但这并不代表其盈利模式都是一头雾水。

三,用户的自主性和盈利能力将成反比

理论上说,用户的自主性越高,则项目的活性越高,盈利能力应该更强,其实不然,用户参与度和盈利能力是成反比关系。举个实际的例子,网络广告,用户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无自主性可言,所以网络公司想怎么放广告就放,网络游戏也是如此,要玩游戏就必须遵循其游戏规则。而博客则恰恰相反,博客将用户的自主性提高到了空前的程度,所以盈利能力也最差,没办法,用户说了算啊。视频则介于二者之间,用户可以自己制造内容上传,但同时视频网站也可以有诸如投放广告的相应操作,用户的自主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其盈利能力要强于博客。这也是这次投资者投视频而不投博客的原因了。


欢迎到这里来为我投票,谢谢,我的作品是《一个IT人在上海 》,点此进入

2007-11-21

奥运会来临,互联网媒体大举入侵电视媒体


文/王易见(欢迎翻译和约稿等合作)
QQ 543415188 


奥运会即将到来,各大门户都摩拳擦掌,严阵以待,以求在奥运这个天赐良机分得一杯羹,除了奥运联盟以及各大门户相继发布奥运战略,近来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近日搜狐重金砸向央视广告,旨在依靠央视提高自身知名度及品牌。此举是否划算先不说,单从动机上说,显然是为了从电视媒体拉来一批用户。虽然几大门户都曾或多或少在央视投放过广告,但临近奥运投放电视广告,意义更为深刻——他标志着互联网对电视媒体的大举入侵,因为奥运会对互联网是个机遇,对电视媒体也不例外。


报纸媒体显然是被互联网逼到了一个无比尴尬的境地,以致各地报纸媒体要结盟以同仇敌忾。然而当互联网将报纸媒体击得溃不成军的时候,互联网会将目标指向谁呢?


2007年1月的互联网分析报告显示,中国网民从去年同期的11100万增长到现在的13700万,在这批增长的网民中就有大量来自电视媒体的用户。按照这种趋势下去,互联网和电视媒体的重叠用户将加大,然而随着互联网模式的完善,这批重叠用户将越来越趋向于使用互联网而非电视媒体获取资讯信息。互联网虽然会对千篇一律的电视媒体构成严重的威胁,但不会完全取代之。


让越来越多重视的电视观众倒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互联网的及时性已经不亚于电视媒体,很多时候甚至更快。结果几年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形成了一套对新近时间快速反应的机制,一大事件发生后不到10分钟一般都会出现在各大门户上,这种速度并不弱于央视的新闻联播。


第二个原因就是视频播客的兴起这让互联网变得更直观,所有能出现在电视媒体上的都能出现在互联网上。虽然视频播客的质量并不如电视媒体,有时也受到网络带宽的制约,但它却摆脱了时间的束缚,这是传统媒体望尘莫及的。


第三个原因是互联网有着极强的互动性,博客,IM,论坛等产品让网民不只是被动吸收资讯,也有足够的机会参与到讨论中,甚至参与到内容的炮制中。这对一些忠实而固执的电视迷来说是最大的诱惑,也是互联网对抗电视媒体最有力的杀手锏。


所以,互联网媒体在电视媒体上打广告或许是“假途灭虢”之计,而电视媒体给互联网媒体打广告或许就是“饮鸩止渴”。


欢迎到这里来为我投票,谢谢,我的作品是《一个IT人在上海 》,点此进入

2007-11-19

中国互联网为何进入了一个新的冬天

文/王易见(欢迎翻译和约稿等合作)
QQ 543415188

中国互联网越来越趋向于寡头与寡头之间的竞争,自门户时代开始,到后来的游戏领域,搜索领域,电子商务领域以及Web2.0领域都由巨头把手,这一情形和美国大相径庭,美国不仅有诸如Google16.5亿美金巨资收购的Yotube,更有被誉为可能挑战Google的后起之秀Facebook,这些后起之秀继承了雅虎和Google之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对此,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似乎只有望洋兴叹。

我们甚至想过在巨人,金山,阿里巴巴上市热之后,下一个上市热会出现在哪里?投资者的冷漠,创业者的艰辛昭示着中国的互联网似乎进入了又一个冬天。而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网民增速不及网络增速

2007年1月的互联网分析报告显示,中国网民从去年同期的11100万增长到现在的13700万,增长势头十分强劲,但似乎互联网的增速更为迅猛,就拿Web2.0中的视频来说,自Youtube被收购以来一时间中国诞生了几百家视频网站,这种增速大大超出了视频用户的增长,于是供不应求,市场呈现出相对饱和的态势。

二,网络应用的市场开拓很难

另一方面是网络应用的覆盖率较低,Web2.0中有很多互联网应用,但广大网民能耳熟能详的也不过就博客,视频,其他很多应用都奄奄一息。因为大部分网民都只是满足于现有的互联网应用,很少去捕捉最前沿的互联网应用。这些互联网应用是否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先不说,单在市场开拓方面就阻力重重,这让很多新的商业模式短时间难以形成规模,而发展情景更扑朔迷离。

三,二八理论的体现,细分的困难

当前的互联网发展了20%却已经能满足80%的需求,门户,邮箱,IM这些只是互联网应用的冰山一角,但却已经能满足广大网民的需求,于是要挖掘剩余20%的需求则需要花剩余80%的功夫,显然是事半功倍。虽然我们说互联网的应用正在进入一个细分化的发展时期,伴随这个细分会出现很多哦新兴应用。但这个细分难度有多大呢?市场有多大呢?

四, 网民消费能力有待提高,消费模式有待改善

网民的消费能力是一个关键因素,针对的用户群层次不同,其盈利能力就大有差异。现在看来,能直接从网民身上赚钱并形成规模盈利的似乎只有网络游戏。网络广告,搜索引擎,电子商务都是变相的在赚网民的钱。但都和网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模式有关,似乎直接问网民要钱比登天还难,这倒让我想到了威客,威客难道不是直接赚网民的钱么?只不过规模还有待进一步扩大。


译文:


Why does the internet enter the winter


The competition is more and more likely to happen between oligarch and oligarch. From the times of Portals to Online games, Search engine, E-business and Web2.0, the masters are magnets。There is so large gap between America and China. As we know, Youtube, which is purchased by Google at the price of 1.65 billion dollars and Facebook , which is supposed to challenge Google, they create one and another legends.


We can’t image that after Giant, Kingsoft and Alibaba, which have gone public, when the tide of going public will rise? The apathy of VC, the hardships of entrepreneur declared that the internet has entered another winter。I think that there will be such reasons to lead this.


The growth of net citizen is less than internet


The Internet Analyze Report which is published in January 2007 illustrated that the net citizen has grown to 13700 from 11100 at a large scale. But the Internet is growing more quickly. For example the Video Websites, hundreds have been born at the same time. The speed was greatly beyond the capacity of market. It reached a status of relative saturation.


The coverage rate is relative low


The second aspect is that the coverage rate of Internet application is relative low. There have been so many applications in Web2.0. But just few of them can be taken use of. At first we needn’t pay any attention to the “Profit pattern ” of them, but just the market expansion is so tough to resolve. So many latest internet application can’t form one enormous market scale. And the future is more complicated and confusing.


The representation of “Two-Eight Theory” and the difficulty of fractionize


The present 20% development can satisfy the 80% requirement. Portals, Email and IM, which are just a few parts of internet application, but it can satisfy most requirement of net citizen. So it demand the rest 80% energy, which means getting half the result with twice the effort. And although we declared that the application is being one period of “fractionized development” and there will be more and more new applications will be produced. But how about the difficulty and the market?


The ability and mode of consumption should be improved


The ability of consumers is another key factor. The room of profit can be very differen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onsumers. Now On-line Game is almost the only direct mode witch can earn money from the net citizen at a relative scale. The Advertisement, Search Engine, E-business are indirect ways . Both of the ways are related to the ability and mode of consumption. It is apparently so difficult to obtain money from net citizen. But this leads my mind to witkey. However, the scale of witkey needs to be enlarged. 

欢迎到这里来为我投票,谢谢,我的作品是《一个IT人在上海 》,点此进入

2007-11-18


公告 



    由于一直以来使用“飞天含雪”和“王艺建”这两个网名,网友容易混淆,推敲甚久,终未觅得如意称号,今无意中与神秘人相逢,得“王易见”雅号,决意今日起使用该名,并将陋室改为“王易见IT点将台”,特此公告,衷心感谢所有网友的支持!!





                                                   王易见

                                                 2007-11-16

2007-11-16

IT人的命运不过“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耳


文/王艺建(欢迎翻译和约稿等合作)
QQ 543415188



今天看了网易裁员的事件,感觉有些失望。IT行业裁员并不稀奇,问题就在于处理方式不当,还出现在网易身上。我一直认为网易是家伟大的公司,丁磊也是电子科大璀璨的一颗明星,居然采取如此粗鲁的方式对待员工,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据相关媒体的报道,网易上周四突然宣布解散公司的土木在线即企业应用事业部,因该部门发展一直不能差强人意。裁员无可厚非,赔偿却达不到标准,不但没按《劳动法》的要求来办理,而且态度异常蛮横且强势——要么就是去客服部,要么就是卷起铺盖走人,可选择余地不大。


华为的余波尚未散尽,网易紧随其后,IT行业频繁的解雇事件目不暇接,沸沸扬扬。看来,“IT民工”说法乃空穴来风,用一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来形容IT人的命运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而之所以会造成今天的局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 IT行业发展太快


IT行业发展非常快,这要求所有的IT公司必须及时调整战略,或者是业务扩展,或者是业务收缩。这种局面让很多IT人在职场上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一旦环境有变,随时可能面临失业危险。


二,IT行业人才泛滥


IT行业人才的泛滥导致竞争压力加大,中国大量的高校批量培养IT人才,使其在数量上有所提高,然而在质量上却有所下降。很多人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而面临被炒鱿鱼的危险,因为人才多了,单不说人才质量下降,就是在用人单位方面其要求也更高了。


三,IT行业的特殊性


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很多IT老将反而不如刚出道的年轻人。因为IT行业并不完全等同于传统的医生,律师啊什么的,这些是越老越火,IT人似乎背道而驰。很多IT老将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无法跟进互联网的发展,在“优胜劣汰”机制下也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现实。


四,IT企业牛逼了


IT企业牛逼了,这使得他们有狂妄的资本,你说像网易这种有几十亿现金储备的公司,如果所有人都走了他也没法活,但问题是人家牛逼啊,人家有钱所以不怕招不来人。人才不但不会走投还来不急呢。


五,法律法规方面仍然不够健全


法律法规不健全让很多公司钻了空子,网易或许就是下一个,之前的一些公司我们就不必一五一十的列出来。只是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切实起到作用,从法律法规方面来完善和约束,以保障广大“IT民工”们的权益。、


译文:


The destiny of IT people is just “the cat among the pigeons”


Today I obtained the news of  “The redundancy of Netease”. I feel some disappointed. Generally speaking, it is common to cut staff. However, the key problem is how to perform it. All the time I suppose that Netease is one great company, while William Ding is one luminous star of  UESTC. But the way he did with the problem is so beyond my imagin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port of some media, Netease published the information of redundancy of “On –line Building Enterprise Applications Dept”. It resulted from the bad performance of this section.  The redundancy cares nothing. However, the pension can’t conform to the criteria. And the manner is so mighty, so rude. All the workers just have two choose——one is to transfer to “Customer Service Department”, the other is to leave off.


Can you remember the event of Huawei. Up to now, I have not forgotten it. Today Netease followed it. So usual for redundancy in IT industry. In my opinion, “IT farmer” is exactly and valid. We can consider them as “the cat among the pigeons”. How it can be this, there may be some factors as follows:


IT industry is so quickly developing


IT industry is so quickly developing, which request all the companies should be acute and timely to modify their strategies. It maybe the expansion of service, also can be the shrink of service. This will lead one bad result. So many IT people can’t be stable in their duties. Once the environment changes, the will face the risk of losing job.


So many birds in IT industry


Too many birds fly into IT industry. It causes high pressure. There are so many universities to bring up so many IT people. However, the talent is declining while the number is growing. The IT people can’t be so achieving to reach the request of enterprises, they will face the risk of losing job. Another reason is that the request of the employee is always rising.


The feature of IT industry


IT industry is always highly competitive. Many VETERAN can’t be as excellent as the new members. Because IT people is so greatly different from the doctors and lawyers. The older they are ,the more popular they are. However, IT people are on the contrary. So many VETERAN can’t keep u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T industry, so they have to face the cruel reality.


So powerful the IT companies are


The IT companies are so rich and powerful. So they have enough opportunities. Just as Netease, If all the members quit the jobs, the company can’t live. However, it has enough money to recollect the talent people. So many talents are dreaming of joining the company.


There are some bugs in law


There are some bugs in law just as there are some bugs in windows operation system. There are so many enterprises exploit the bugs to treat their employers. We sincerely hope that the related department can be more usefull to guarantee the rights and benefits of  “IT farmers”.


欢迎到这里来为我投票,谢谢,我的作品是《一个IT人在上海》, 和《IT人求职旅程一周年记》点此进入

2007-11-14

虚拟商品交易或许会成为电子商务的蓝海

文/王艺建
QQ 543415188

阿里巴巴上市了,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电子商务发展有着里程碑似的意义,在网盛科技,阿里巴巴等先驱者的带领下,中国电子商务正在稳健的进步,而且似乎前景一片大好。

原本认为阿里巴巴就是电子商务的主宰,因为阿里巴巴在B2B市场和C2C市场都是一骑绝尘,慧聪至今给人的感觉就是到死不活,而易趣更是不堪一击。网盛科技虽在电子商务领域也有所立足,但无论是在市值,影响力和市场份额上均还很有限。现在看来,阿里巴巴不可能吞并所有的市场,就算他有这个精力也没有这个能力。

互联网历来是个红海与蓝海并存的行业,二者相辅相成,交替存在,所以,电子商务到了当前的红海状态必然会迎接下一个蓝海,这个蓝海,就是阿里巴巴无暇顾及的地方。

电子商务的蓝海会源于两个方面的创新,一是交易模式的创新,一是交易对象的创新。只有同时在这两方面下功夫才可能突破阿里巴巴现有模式的禁锢。幸运的是,这一模式正在诞生,随着威客类网站的崛起,这一模式也渐渐浮出了水面。

威客模式是以虚拟商品交易为主的电子商务模式,主要包括智力交易和人脉交易。这类交易和阿里巴巴,淘宝等全然不同,后二者完全是实物商品交易,而前者则是虚拟商品的交易。在未来,威客网站将不再满足于悬赏,而要构建一套电子商务体系。

这种电子商务体系并非“趴在玻璃上的苍蝇,有光明,没前途”,智力和人脉是每个人生存必不可少的两个条件,因而绝对有市场,只是这种市场的形成再到电子商务体系的构建需要很长时间。假以时日,这种模式不但可以发扬光大,甚至可以和阿里巴巴现有的交易模式并驾齐驱,着实为电子商务领域的一片蓝海。

阿里巴巴已经上市了,下一个阿里巴巴在哪里?我想一定存在于虚拟商品交易的领域,或许将从目前竞争已经白热化的威客类网站中诞生出来。


为咔嚓网(http://www.kaca.cn)寻找买家:

咔嚓网是国内首家提供通用的个人、家庭图片、影像管理和交换中心的专门服务网站。 通过强大的技术平台、丰富的内容支持、新颖的互动方式的实现,咔嚓网旨在为中国互联网用户和拍照手机用户提供优越的围绕数码图像和方面的存储、管理、搜寻、共享、自制、交换等功能和服务,并满足由此衍生的用户间沟通、交流、结友的需要。咔嚓网率先在国内引入网络服务的“自由批注”(Free Tagging)概念。这一技术可以搜罗庞大的、可搜索的资料来替文件分类,任何人都可以替文件下注解,这样其他人可以更轻松更准确地找到真实资料。目前约2000多用户,先寻求转让,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联系我。

欢迎到这里来为我投票,谢谢,我的作品是《一个IT人在上海 》, 和《IT人求职旅程一周年记》点此进入

2007-11-12

谈谈互联网的一些公益性应用
                 ——-视频播客让盗贼无从遁藏

 

文/王艺建
QQ 543415188

 

前不久我写了一片互联网公益性应用的文章,其中谈到互联网和环保之类的问题,没想到今天又看到了新的互联网公益性应用,要感谢互联网这么多创新发明,和网友这么多的奇思妙想。 


这是一个朋友推荐在他博客里的,是在新浪的视频播客上,有人上传了公交车上盗贼盗窃的视频,当然是偷拍下来的,而且很清晰。此视频让广大网民看到了该盗贼的嘴脸,使真相大白于天下,使盗贼无从遁藏。 


很显然,对这种视频,我们是欢迎的。我们并不欢迎偷拍别人的隐私,然后放到网上寻欢作乐,甚至恶搞,但我们欢迎这种倡导正义的,公益性质的偷拍。而且,这种手法的真相的公布将大大有助于公安机关对盗窃的打击,在过去,我们看到很多民间组织冒着生命危险和盗贼对抗,视频博客一出现,所有问题都解决了,而且危险系数很小。


当然,这得要归功于视频播客的亲民化和大众化,今天来看,我相信网上的视频大部分还是健康的,除了恶搞和搞怪之外,我们很高兴能看到这样一批公益性视频,倒觉得这些拍摄者和传播者还是蛮有社会责任感的。 


Web2.0时代,将有更多的网民参与到互联网的内容建设中来,也将会有更多的原创作品出现,并和大家分享。在这种趋势下,我相信越来越多的公益性应用会出现,此次盗窃视频不过是冰山一角,未来,我们希望这种以视频播客为代表的互联网应用能产生越来越大的社会价值。 

IT人求职旅程一周年记

文/王艺建
QQ 543415188(欢迎约稿,网络策划,风险投资等合作)

金秋十月,正是高校招聘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那些拿着简历四处参加招聘会的同学,正如一年前的我,期待,惶恐,焦虑,各种心情夹杂在一起,那种感觉是那么让人刻骨铭心。

诚然,去年的求职旅程并不平坦,正因如此,我似乎更应该写些文章来纪念一下,重温一下那段艰辛而苦涩的求职旅程。

我是成都电子科大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主要培养的是软件设计方面的人才,说白了就是程序员。而程序员又是最紧缺的人才,十有八九的公司都会招聘程序员,所以,计算机专业也被称为求职招聘的“香饽饽”,很多其他专业的学生也来抢我们的饭碗。

9月刚开校时,前来招聘的公司并不多,学院抓住这个机会给大家做了一次很好的“求职培训”,包括如何制定职业规划,如何应付招聘中出现的问题等。而我,也抓住这个机会对招聘笔试中可能涉及的基础知识大加弥补了一番,包括C语言基础,数据结构,网络应用基础等。后来就开始写简历,经过一周的修改和加工,才出了个相对完美的版本,似乎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我的志向是去深圳,因为我叔叔在那里,有个亲戚总比没有好。所以之前对成都和其他地方的一些公司并不太重视,投简历也只是为了谋求一些笔试和面试的机会,为后面打基础,如果待遇方面很好,当然也可以考虑。我相信有六级和工作室的资本,完全可以谋个很理想的工作,去深圳几乎是“十拿九稳”“手到擒来”的。

我第一次完整应聘的公司是苏州中磊,那是在国庆节后的第一个周末,苏州中磊并未在全校范围内大张旗鼓的搞宣讲会,只是在计算机学院一间并不太大的会议室开了个很小的讲座,然后立马笔试,很显然,苏州中磊是冲着计算机方面的人才来的。然而一个只针对计算机专业招人的公司居然吸引了其他专业如通信,微固的牛人,对我们不能不说是一大挑战。

初次笔试,我很不适应,但好友阿明就坐在我旁边,这让我捡了个大便宜,不懂的问题我都参照阿明的。到后来,我和阿明的答案也都基本一致,可惜阿明没能过笔试我反而通过了,可能是我的简历写得更漂亮。

苏州这个城市我并不感兴趣,但负责招聘的那位小姐实在太好了,让我有些手足无措,后来硬着头皮去面试。面试是在一家宾馆进行的,前来面试的有十几人,但她对我印象很好,所有人中他特别让我讲了一下大学生活,还直接说他们的技术人员很看好我。

但Offer并没发到我手上,唯一的解释就是她估计我多半会拒绝,反正我对苏州这个城市也不感兴趣,这样反而节约了一个Offer。

第二家完整应聘的公司是平安保险。平安保险在深圳,而且待遇相当不错,于是应聘者无数,单是招聘现场收到的简历就有三百份之多,而此次平安保险投在电子科大的名额也就三十来个,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笔试进展很顺利,第三天就业网山就贴出了面试名单,我“金榜题名”,于是着手准备面试。平安的面试分两轮,两轮完了之后即发放Offer。

第一场面试是技术面试,由两位技术人员负责考核,以前的师兄告诉我们,遇到技术官,你必须和他就技术问题高谈阔论,发挥你所有的才智,到那个时候,面试已经不再是面试了,而是技术问题的探讨,能和牛人一起探讨,这对技术员来说是最刺激的事情,所以成功率也倍增。

进行一番简短的自我介绍之后,两位技术员开始对我进行轮番的技术考核,很幸运,对所有的问题我都对答如流,工作室的项目经历在这个时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多久,一位技术员干脆给我说“我知道技术考不了你,你谈谈你其他方面吧”。

我详细谈了我的英语能力和写作能力,包括一次性过六级,N多文章被新浪搜狐推荐等等。最喜剧的是,那位技术人员居然问我“我们谈了差不多半个小时了,我现在觉得你很牛,你怎么解释这种现象?”我一笑以拒之,他也笑了。

我如愿的进入了第二轮笔试,第二轮由平安保险成都分公司的Boss来担任面试官。据我之前的同学回来说,包括Boss在内总共有三个人,均难以对付,叫我说话时要特别小心,否则很容易被抓住把柄。

百闻不如一见,三个人的问题果然非常刁钻,让我焦头烂额。例如其中一个曾这样问我——“你参加我们的宣讲会没有?”我如实的做了肯定回答,他又问我,“那我们三人中谁当时在现场?”您说这个问题我怎么回答?如果我否定的话他肯定又会抓我的把柄,如果肯定的话,答错了怎么办?因为时隔好几天了,的确想不出谁在现场。

后来又屡屡出现几个相当尖锐的话题,我知道这次可能是凶多吉少了。果不其然,我不幸被淘汰掉了。

这对我的打击并不大,反正自己尽了力就没什么遗憾了,平安过后又来了两个大公司,一是百度,一是腾讯。这两家公司的实力和待遇自不用说,应聘者自然也是“趋之若鹜”,很可惜,两家公司都没给我笔试的机会,因为投的人实在太多,我在第一关简历筛选中就被淘汰了。

这个时候,招聘单位几乎已经过了一大半了,我虽然很急,但也无可奈何,只能静静等待新的机会的出现。而这个时候,班上签下来工作的还不到五人,和我一样郁闷的人不在少数,可见就业形势的严峻。

后来,被誉为“救星”的华为来了,华为是个招人大户,据说要来电子科大招500多人(实际上完全没那么多),虽然进华为很累,但这对很多人来说几乎都成了救命稻草,因为像华为这样大面积招人的公司实在太少了,而且华为的薪水也不错。

我投了华为的研发部,因为到这个部门才能真正学到东西,后来顺利通过笔试,进入面试阶段。当我知道华为总共有五面的时候,我感觉这次华为也多半是悬了。

果不其然,研发部主要是针对研究生的部门,第一关面试我就没能过。当时,面试官出了个很难的C语言题目,我半个小时都没能做出来,面试官看我英语能力还行,说我不适合做技术要把我调到海外市场部去,后来我向朋友打听,都是什么针对非洲的市场,环境极其恶劣,我立马就放弃了,当然后来他也没有再通知我。

华为之后我已经感到很疲惫了,求职上碰了这么多壁的确让我有些失望,我甚至给家里面说如果实在找不到我就回家向父亲学习卖肉,最极端的情况我都想好了,底线也设定好了,反而感到异常轻松。

中途还来了其他一些好公司,如毕马威,Google等,毕马威是我最想进的公司,但自己能力不够,感到非常无奈。

最后签了一家广州的公司,那已经是双选会的前一天了,双选会标志着这学期校园招聘已经基本告一段落,我别无选择。而且广州离深圳也很近,所以就勉强签了,不管怎样,总算是给大学生活画上了一个句号,虽然这个句号并不圆满。


事后,我觉得求职似乎很像创业,前面充满了太多不确定的因素,但求职又不完全等同于创业,创业是非胜即败的,而求职不同,职位总是有的,只是好与差而已。但不论是好的职位还是差的职位,求职旅程的艰辛都是培养和磨练一个人意志力的最好方法。就像马云所说的,创业其实无处不在,求职,或许也差不多算是创业了吧。


为咔嚓网(http://www.kaca.cn)寻找买家:


咔嚓网是国内首家提供通用的个人、家庭图片、影像管理和交换中心的专门服务网站。 通过强大的技术平台、丰富的内容支持、新颖的互动方式的实现,咔嚓网旨在为中国互联网用户和拍照手机用户提供优越的围绕数码图像和方面的存储、管理、搜寻、共享、自制、交换等功能和服务,并满足由此衍生的用户间沟通、交流、结友的需要。咔嚓网率先在国内引入网络服务的“自由批注”(Free Tagging)概念。这一技术可以搜罗庞大的、可搜索的资料来替文件分类,任何人都可以替文件下注解,这样其他人可以更轻松更准确地找到真实资料。目前约2000多用户,先寻求转让,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联系我。


欢迎到这里来为我投票,谢谢,我的作品是《一个IT人在上海 》,点此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