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07-10-30

公益性网站将成为互联网的蓝海


当年张雨生在世的时候,写的歌大概分两种,一种是商业性质的,这类歌很多都被张惠妹给演绎了出来;一种是公益性质的,这类歌并不火,但却是实实在在的歌曲,比如《带我去月球》等等,歌曲里面其实是在呼吁大家重视环保,我们称其为公益性质的歌曲。

如果我们仔细结合互联网看看,我们不难发现,商业化网站太多,而公益性质的网站几乎是“凤毛麟角”,虽然公益性质的网站盈利较少,但从为社会做的贡献的角度上来说,公益性质的网站并不一定弱于商业化网站。

最近的富豪榜中,史玉柱成了IT富豪的一匹黑马杀了出来,一如当年登上首富宝座的丁磊和陈天桥,都是备受争议与斥责,丁磊还好得多,毕竟门户和邮箱也有其巨大的价值,而独押宝于网游的陈天桥和史玉柱则是完全得赚“不良少年”的“黑钱”。此三人发迹于网络游戏,而网络游戏则是“唯利是图”,自己赚到钱的同时却毒害了一大批青少年。

这样的公司盈利是不大可能长久的,他或许可以盈利几十年,却难以成为百年老店,就像一个国家或地区率先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这种发展快速但不能持久,非“可持续发展”。(经济利益固然重要,但是不能忽略社会责任,否则只能是涸泽而渔,)

所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公益性质网站能诞生,尤其是像环保类的,如果能将公益或是环保和经济效益结合在一起,这种网站无疑是具备很好的发展前景的,那么如何实现环保和互联网的有效结合?我想最好的一个方法是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做广泛的宣传,并且拉一批企业来参与,在活动中既要体现环保主题,同时又要为广大的企业做形象宣传。

比如目前城谐网 cityinto.com)正在搞的“牵手绿色行动”计划就是一个可供借鉴的案例,他巧妙的结合了环保和宣传这两大主题,以环保袋为媒体给企业做形象宣传,既为社会做了贡献又为企业做了形象宣传,一举两得。

因此,笔者认为像城谐网这样的公益站是很有中国特色的聪明做法,巧妙的跨过了漫漫长尾,很有可能碰出一片蓝海。首先,公益性质的网站比较容易得到政府和网民,民众的支持。其次,把社会价值和社会贡献放在第一位,把盈利放在第二位的,所以,实现了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的双重提升,是民意上的蚂蚁雄兵。

2007-10-28

搜索进入细分时代,视频搜索打前锋



搜索市场几乎大局已定,Google是全球搜索的领头羊,雅虎紧随其后,在中国,百度一骑绝尘,此时,如果不采取差异化发展模式,很难突破Google和百度的封锁。


互联网在某一领域发展得相对完善的时候,将呈现细分化发展趋势,我们所熟悉的电子商务就是如此,在阿里巴巴,慧聪和网盛科技的阴影下,N多行业网站诞生出来,那么在搜索领域,也出现了专门针对商务的搜索,在视频领域,也出现了专门针对视频的搜索,我们今天就要看看视频搜索。


视频是从Youtube的奇迹开始的,随之便一发而不可收,仅2006年以来,中国互联网行业如雨后春笋一样涌出300多家网络视频企业,相当于平均每周诞生2家,网络上的视频数量也已成爆炸式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强大的搜索系统以满足视频用户的需求,视频搜索将成为搜索引擎服务业新的竞争点。


目前,主流的搜索引擎几乎都已推出视频搜索,比如谷歌,百度,搜狗等综合搜索都已推出视频搜索,但似乎最耀眼的并非这些综合搜索旗下的视频搜索,而是一些专业的视频搜索,诸如Leexoo,Pcpie等。


有人做了几个测试,在几个网站输入“美女”、“搞笑”,“篮球”等常用词汇,结果,谷歌和百度的数量都不如Leexoo和Pcpie丰富,其中Leexoo大幅领先,达到了几万条,而谷歌和百度只有一两千条。另外从用户体验和信息丰富程度上看,谷歌和百度相对落后于Leexoo,Pcpie,OpenV,其中Pcpie和OpenV在三个指标中表现良好,但Leexoo在所有指标中都表现良好。


而在可搜索的视频分类上,谷歌和百度,搜狗均只能搜索到在线视频,Pcpie可以搜索在线视频和手机视频,但Leexoo可以搜索处上述两种视频外的第三种P2P视频。在搜索视频的来源上,Leexoo和OpenV达到了70个,大幅领先于谷歌的20个和百度搜狗的40个。


视频搜索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对视频的内容分析上,目前大部分视频搜索未能在技术上实现视频内容的分析,比如谷歌,百度,搜狗和爱问都只能通过视频的相关文本信息进行搜索,无法对视频内容进行分析和匹配,这和普通的搜索并无本质差异。OpenV通过Autonamy的技术在电视类视频的搜索上有很高准确率。最牛的还属Leexoo,它可以通过对视频内容的视觉特征和文本信息分析而显示出相应的结果,非常精准。


从这个意义上说,综合的视频搜索表现得并非最优秀,反而专业的视频搜索很有可能在视频搜索领域打下一片天,这充分表明搜索市场已经进入细分化时代,视频搜索将会是打前锋的搜索产品之一。

视频市场的蓝海战略


文/王艺建(欢迎约稿,网络营销,策划推广,视频广告投放等合作)
QQ:543415188

毫无疑问,在Web2.0的结构中,视频将会是一个最有含金量的领域,涉及视频的问题有很多,包括带宽要求,存储要求,过滤要求,搜索要求等等,在一个方面做的不好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



今天在《IT时代周刊》上看到一篇文章,说Youtube正遇到“内容失控”的危险,包括侮辱,侵权等,这一现象应该为更多的国内视频网站所引起重视,我相信这一切都源于视频先天的复杂性,而且这还只是开始,在未来,这种危险将层出不穷。



视频因其复杂性而变得难以操控,自Youtube被Google高价收购以来,国内一时间出现了大大小小几百家视频网站,目前做的比较好的毫无疑问是以优酷网,Ku6为代表的一线视频网站。而视频离盈利尚有距离,所以十有八九的视频网站将无法度过视频寒冬,正如优酷网总裁古永锵所说,少于1亿你就别想做视频网站,而今天看来,在一批网站已经先入为主的情况下,2亿都别想进入这个市场。



难道视频市场真的已经从红海变成蓝海了么?视频市场真已经无法容忍后来者了么?事情没有我们想象的这么糟糕。



比如视频广告平台,视频的广告价值有待发掘,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诞生一些视频广告平台,这些平台依托视频网站做直接的广告投放,成为链接广告商和视频网站的纽带,将视频投放的流程简单化,就有点像博拉的广告投放平台,说大一点也有点像阿里妈妈,形式不同但本质都是相同的。



又比如涉及视频的增值服务,未来有没有可能出现将视频和手机结合,让大家可以下载视频到手机上,然后视频网站收取相应的分层,但这一服务仅存在于运营商和视频网站双方。



最要命的是视频搜索。搜索已经出现了很多分类,比如MP3,图片,博客等等,但至今为止对视频搜索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因为视频分析其技术含量较高,国内有的搜索引擎直接将视频的名称作为搜索的匹配,显然并未挖掘视频搜索的本质。



所以,视频市场并非没有蓝海,只是因为投资太大,很多没有做大就死掉了,就像马云所说的“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对大部分是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


强烈推荐:互联网作品集四(最新) 互联网作品集三   互联网作品集二  互联网作品集一 爱情文章集锦 诚邀赞助商加盟,在作品集内为您的品牌打广告,让您的品牌有质的飞跃)

2007-10-25


李彦宏PK马云——两个互联网极端的巅峰对决


文/王艺建(欢迎约稿,网络营销,策划推广,视频广告投放等合作)
QQ:543415188


如果提起李彦宏,你第一反应会是什么?我想应该是英俊的外表,成功的事业,如果提到马云呢?相反应该是不帅的外表,成功的事业。或许李彦宏和马云,IT人从未想过将他们联系到一起,但现在,李彦宏和马云却要在C2C电子商务市场上针锋相对,我想这只是个开头,以后双方还会有很多明争暗斗,但如果细心分析,我想二者是完全不同,甚至背道而驰。如此正早就了这两个互联网极端的巅峰对决。


一, 李彦宏的帅对马云的丑


李彦宏英俊的外表在互联网界几乎是数一数二了,而马云的外表也可谓数一数二,一句“男人的智商和外貌”成反比似乎为自己不帅的外表找到了最好的开拓。事实上,既帅气又成功的是大家最喜欢的,这种人也是屈指可数的,而若能成功,即便不帅气又有何妨,马云就是这种人,最麻烦的是即不帅又不成功的人。还好,李彦宏和马云在成功人士中分列了外貌的两个极端,但侥幸的是,马云和李彦宏一样成功。


二, 百度的专注对阿里巴巴的全面


李彦宏曾多次指出专注是百度成功的关键,曾几何时,那句专注才能成功几乎成了李彦宏的口头禅。而阿里巴巴不同,阿里巴巴目前已经形成了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阿里软件,阿里妈妈,中国雅虎等几条产品线,但阿里巴巴一样成功,这好比不帅气的人一样能成功一样,完全和百度背道而驰。而且,互联网上像阿里巴巴这样全面的公司并不多,阿里巴巴也可以说是个大而全的航空母舰,从这个角度上说,只有腾讯能与之相匹敌、


三, 百度的狭隘对阿里巴巴的开明


百度有很多狭隘之处,比如去年的裁员门,点击欺诈门等等。而阿里巴巴不同,阿里巴巴绯闻很少,而且马云宣称的理念是先让别人赚到钱然后阿里巴巴才能赚钱,这和百度的理念也是背道而驰的,你个人站长如果不搞竞价排名恐怕就要遭受封杀的危险,但马云的理念是来去自如。马云在《赢在中国》中强调不要玩小聪明,要诚信等等,似乎从去年的百度看来,这一切也很符合李彦宏,要不然怎么会有反百度联盟而没有反阿里巴巴联盟呢?再来看马云,马云要和员工一起分享公司发展的成果,自己只占很少股份,李彦宏呢?裁员门估计是卸磨杀驴吧。


四, 二者股价市值都有得一拼


毫无疑问,门户已经成了明日黄花,今年甚至在以后一段时间,中国互联网都将是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的天下,这三家公司的业务其实相差很大,但因为投资者对其有过高的期望值,迫使大家不得不踏入他人的领域,阿里巴巴的阿里旺旺其实是腾讯的用户的分流,而百度目前是明目张胆要入侵淘宝的C2C市场,腾讯呢,更是宣称无所不做。一山不能容二虎,何况目前出了三个巨头。今天看了techweb上一篇博客,说淘宝和百度正式撕破脸皮,看来这两虎要先有一拼了。



 强烈推荐:互联网作品集四(最新) 互联网作品集三   互联网作品集二  互联网作品集一 爱情文章集锦 诚邀赞助商加盟,在作品集内为您的品牌打广告,让您的品牌有质的飞跃)


2007-10-24


我为何不看好李彦宏PK马云


 


文/王艺建(欢迎约稿,网络营销,策划推广,视频广告投放等合作)
QQ:543415188


 


最近关于百度进军C2C的新闻在互联网界是闹得沸沸扬扬,有很多人看好百度进军C2C市场,当然也有部分人觉得百度会面临很多挑战,其中就包括我,我为何不看好李彦宏PK马云,这里我提几个看法:


 


1.对待员工方面,李彦宏并不比马云强。尤其是去年闪电裁员更是显现出百度的鼠目寸光。我认为一个公司有三个上帝,一是你的员工,一是你的客户,一是你的投资者,你必须同时处理好这三个环节才能在商战中取胜,而这三个环节中又以员工为基础,员工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


 


那么马云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抛开百度的闪电裁员不看,来看马云和李彦宏在公司所占股份比例,马云个人持股不到5%,他将更多的公司股份分给了员工,与员工一起分享公司发展带来的收益。此番上市可能早就千名百万富翁,而李彦宏则持到了20%以上,这就是区别。


 


2.马云认为,只有让网商赚到钱阿里巴巴才可能赚到钱,从目前淘宝网和阿里巴巴网站的实际行为看来,的确印证了马云所言。当然,一个企业要生存就必须盈利,阿里巴巴每年也有数亿的进账,但马云赚钱的手法不同,让别人先赚大钱然后自己在从中提小部分,这是迂回战略的体现。


 


李彦宏的百度似乎并非如此,百度的电话营销很出名,不少个人站长都曾因不“就范”(购买竞价排名关键字)而遭受过封杀或者是警告,而且百度去年的点击欺诈,单方面提高关键字点击价格反映了它在这方面的短视,将直接败于马云的“化骨绵掌”之下。


 


3.其三在于阿里巴巴做电子商务有若干年了,而百度只是个新手,这是个客观因素,这里不展开来讲,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


 


 强烈推荐:互联网作品集四(最新) 互联网作品集三   互联网作品集二  互联网作品集一 爱情文章集锦 诚邀赞助商加盟,在作品集内为您的品牌打广告,让您的品牌有质的飞跃)

2007-10-23

雅虎邮箱内嵌聊天的几大象征性意义


文/王艺建(欢迎视频广告投放,约稿,网络营销,策划推广,视频广告投放等合作)
QQ:543415188


前不久听说网易的邮箱将博客进行深度整合,于是尝试了一番,后来听朋友介绍有更牛的,雅虎邮箱将IM进行深度整合,理论上分析后者难度会大得多,首先在IM开发上就比博客更难,然后一整合,呵呵,那就不得了了。在此列举几个好处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 对网易形成直接的震慑


毫无疑问,网易和雅虎是干上了,雅虎邮箱和网易邮箱相继宣布无限容量,对邮箱市场来说已经是足够大的一颗重磅炸弹了,如今雅虎整合IM系统,其实是将邮箱的功能做了进一步的扩充,如此定能给网易很大的震慑,毕竟网易也有IM,雅虎先行了一步必定对市场占领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 整合旗下资源


此番雅虎进一步整合旗下资源,将IM和邮箱用户叠加起来,并且IM用户能渗透到邮箱中来,邮箱用户也可渗透到IM中,显然,这是极具影响力的一招棋,你要知道,雅虎并不缺用户,而且还和MSN互通了,那么看来,MSN和雅虎邮箱雅虎通都连成一片了。


三, 继续增加用户粘性


用户粘性上会有大幅的提升,此次整合效果出了直接反映在用户的数量上,还在用户粘性上,我们常说互联网需要锁定效应,什么叫锁定效应,就是看你放弃他的损失有多大,现在雅虎邮箱和IM整合了,你若放弃雅虎邮箱也就变相放弃了IM,当然,你若使用雅虎邮箱也会受到雅虎通之惠。


四, 预示着互联网整合时代已经全面到来


搜狐的3.0概念已经将整合拉动起来,网易也有整合,新浪也有,但这些整合大部分局限于初级阶段,低技术含量的整合,严格说来只能是资源互换。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其资源已经有很多了,但由于资源的分散,存在跳跃,于是降低了使用效率,此番雅虎整合,在技术上做足了文章,预示着互联网整合时代已经全面到来,若不能整合和有效利用资源,在互联网下一波竞争浪潮中将被无情淘汰出局。


强烈推荐:互联网作品集四(最新)互联网作品集三   互联网作品集二  互联网作品集一 爱情文章集锦 诚邀赞助商加盟,在作品集内为您的品牌打广告,让您的品牌有质的飞跃)

2007-10-22

 


博客商业化自从博客风靡以来,就是互联网关注的焦点。国内的BSP及其它博客媒体们纷纷尝试过各种形式的商业化,但是最终大部分都无疾而终,死在了博客商业化的路上。


  在这其中,新浪网和博拉网从各自的领域里冲杀了出来,牢牢地占据了一块高地,群雄逐鹿因此也变成了二人转,博客商业化格局逐渐形成。


  群雄逐鹿 


  博客作为时下最火热的个人媒体,有内容,有流量有人气,有忠实的读者,当然有着很高的商业价值。


  大部分博客都有众多的订阅者,和报纸订阅者一样,这些网友用RSS等订阅工具,长期订阅自己喜欢的博客。他们每天上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阅读工具或者直接打开这些博客网址阅读博客。从一些RSS阅读工具的统计数据来看,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国内有数千甚至是数万人的忠实读者,这个数据能够让一些报纸杂志汗颜。


  这样的一块肥肉,吸引了互联网的创业者和互联网原有的统治者,它们发起了一场博客商业化市场争夺的战争,成为互联网近年来最惨烈的战争之一。


  博客网是博客商业化的积极者,这家创造了“博客”概念和神话的网站,不断地尝试着商业化的路子。自去年推出博客金行之后,今年博客网又推出了博客购物的商业化项目。


  中国博客网最初做起了博客出书的商业化项目,但是这个项目还不够,中国博客网又推出了其它的商业化活动。


  更多大大小小的BSP和博客媒体开始尝试商业化,广告分成、话题广告、口碑营销、销售分成等等商业词语,迷漫在博客圈子里。


  二人转
 
  弱肉强食的战争很惨烈,随着一些BSP的没落甚至是彻底地死去,博客商业化的格局已经形成了,群雄并起的局面,已经变成了二人转。


  二人转的主角就是新浪网和博拉网。凭借着坚实的博客资源基础和良好的商业嗅觉,新浪网和博拉网从博客商业化的混战中脱颖而出。
 
  这是国内博客的两个代表,一个代表是BSP的代表新浪网,同时新浪网也是国内博客发展最出色的一家,它们是明星博客的代表;另一个代表是博客新媒体和Blognetwork的代表博拉网,同时博拉网也是国内博客发展最为出色的另外一家,它们致力于专业博客的服务,是专业博客的代表。


  新浪博客的商业化,实行分享收益,广告收入按流量计算,作者和新浪网55分成。新浪网的博客作者可以申请加入,目前加入的主要是流量巨大的明星博客。


  而博拉网是博客口碑营销的创造者,它们一直在努力发展专业博客的口碑营销,受到厂商们的追捧。博拉网的博客商业化成绩显著,据说已经实现了盈利。尝到了走专业博客路线的甜头,博拉网推出了一个分类更为精准更为专业的BBN博客组织,以Blognetwork的形式招募专业博客成员,组建专业博客报。广告的精准投放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需求,走专业博客这条路,博拉网能够走得很远。
  由于博拉网专业博客和新浪网明星博客商业化的路走得很成功,也引起了很多互联网公司的注意,纷纷模仿推出同类项目。但是要追赶已经羽翼丰满的两家博客媒体,已经很难了。


  群雄逐鹿变成了两国,新浪网和博拉网划江而治,一家专攻明星博客,另外一家将专攻专业博客,博客最具有商业价值的两头,都被这两家网站给抢占了。博客商业化的格局因此形成,群雄逐鹿变成两家齐头并进的局面,短时间内很难再改变。


互联网不再“专注”,那么IT人呢?


文/王艺建(欢迎约稿,网络营销,策划推广等合作)
QQ:543415188


最近读一些杂志的时候,里面讲到投资者为了分散风险,采取投资组合的方式,也就是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一棵树上吊死。而今,这句话在提倡要“专注于搜索”的百度的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中国所有的互联网公司中,除了腾讯之外,其他所有公司的盈利来源几乎都是单一渠道的。百度成名于搜索,其收入也几乎来源于搜索。百度对搜索的专注程度是有目共睹的,李彦宏也不止一次的在公开场合提到“专注”二字。


专注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专注的风险也很大,目前的互联网公司中,腾讯是最稳定的,也是最具盈利前景的,之所以如此,其实腾讯是有效的进行了资源的整合。


这一情况在很多互联网公司上是可以如法炮制的,包括像百度这种专注于搜索的公司,因为大部分公司拥有很庞大的用户群,在这个基础上做加法远比重新开拓市场要来的容易。Web2.0的专业性公司想做大很难,也正是这个道理。


所以,不专注的前提是必须要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将用户做横向的拓展与纵向的挖掘。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百度可以将贴吧的人气汇聚到C2C平台上来,同时先内部用百度的IM进行交流和沟通,这一步完了之后考虑向外部进军。


后来我想到了我们IT评论员,IT评论员做评论就像百度做搜索一样,唯一一点不同是人气要转化成财气还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依然可以做横向的拓展与纵向的挖掘。


比如,写IT评论阐释自己对IT行业发展的见解无疑可以交到大量的IT圈子的朋友,这些朋友中肯定有创业的,也有搞投资的,也有做媒体的等等。


于是在这个基础上,上可以和投资者打交道,下可以和创业者打交道,而中间则是和媒体打交道,这三类人群基本建立之后,会给以后的发展带来很多良机。


互联网不再“专注”,那么IT人呢?


 强烈推荐:互联网作品集四(最新) 互联网作品集三   互联网作品集二  互联网作品集一 爱情文章集锦 诚邀赞助商加盟,在作品集内为您的品牌打广告,让您的品牌有质的飞跃)


2007-10-18

这一波上市热潮之后,下一波在哪里?


文/王艺建(欢迎约稿,网络营销,策划推广等合作)
QQ:543415188 Email:feitianhanxue@126.com


最近互联网变得分外热闹,一如当年三大门户上市一样,最近谈到有关上市话题的互联网公司就有好几家,比如阿里巴巴,金山(也勉强算个互联网公司),巨人网络。我们从互联网发展史上来看,至今大致已经经历了两波上市热潮,第一波就是三大门户,第二波是除开三大门户的其他公司如盛大百度携程等,现在,已经到了第三波。


虽然到了第三波,但我们发现,第三波互联网公司的盈利模式和第一波第二波都有部分重叠,比如第一波中的网易,目前以网络游戏为生,第二波中的盛大是以网游为发展的根本,第三波中的金山和巨人网络亦以网游为主。


我曾经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过,互联网已经进入寡头时代,以三大门户和后来者诸如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之类的互联网公司早已主宰了市场份额,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执牛耳者。这批公司在把握大量用户群,立足于现有业务的基础上进行新业务的开拓并非什么难事。我们所熟悉的阿里巴巴目前就在几个领域都分别占据了一席之地,至于腾讯,就更不用说了。


这或许能给某些即将参与互联网创业的朋友提个醒,正如IT富豪榜上IT富豪的“大权旁落”一样,或许,互联网正在由蓝海转变成红海,当然并非完全没有机会,但你想在现在的基础上再缔造一个盛大或阿里巴巴的可能性已经是微乎其微。


下一波即将上市的互联网公司有哪些?我不敢说,至少从目前看来,Web2.0的大旗仍然牢牢掌握在门户手里,同时,Web2.0里面的某些盈利模式也不足以支撑其成为一家公众公司。大浪淘沙之后,所剩余的优秀的互联网公司已经不多,而在所剩余的公司中,又有多少能走向纳斯达克呢?


这一波上市热潮之后,下一波在哪里?


强烈推荐:互联网作品集四(最新) 互联网作品集三   互联网作品集二  互联网作品集一 爱情文章集锦 诚邀赞助商加盟,在作品集内为您的品牌打广告,让您的品牌有质的飞跃)

2007-10-16

细数赢在中国第二期的几大遗憾

文/王艺建(欢迎约稿,网络营销,策划推广等合作)
QQ:543415188 Email:feitianhanxue@126.com


完了赢在中国后,感觉第二期整体上办的还是不错的,美中不足之处是几个遗憾,这里我列举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引起赢在中国节目组的重视。可能有人会
疑问为什么到现在才发出来,是不是过时了,其实不然,很多朋友做事情都是三分钟热情,现在才发,是让大家不要忘了创业中的问题,还有就是不要忘了赢在中国
第二期给我们带来的一些思考,否则第三期同样会犯之前的错误。

一,无女选手拿到VC

无选手入围前五强不失为一个最大的遗
憾,十强中唯一一个女选手夏霓完全没有实力进入前五强,她和去年的周瑾相比完全是差了一大截,即便是进十强也是“阴差阳错”。不过依我看32强中应该有五
强实力的女选手,不过被评委给早早毙掉了,到最后VC完全变成了男人的天下,这年头女人做管理者不容易,找个女创业者更难。

二,部分素质不佳的选手成了“漏网之鱼”


次赢在中国中有两位素质不佳的选手,一是陈伟,公开造谎欺骗评委和观众,是最让人“看不清”的选手;一是夏霓,几次商业实战中夏霓几乎毫无建树,靠着李书
文沾了不少光,有一期比赛居然还没有结束就玩起了手机游戏,面对评委的质疑还自我辩护的有理有据,这种做事不踏实的人应该早被淘汰了。

三,冠亚军的商业模式不好


赛中有好几个评委对冠亚军的商业模式不看好,首先是窦大海,他的项目是大学餐饮服务,不用说,很难做起来——你一方面不太愿意赚学生太多钱,另一
方面你必须盈利以应付投资者,很容易陷入“骑虎难下”的境地。而李书文的项目不够清晰,想做的事情太多,不过我倒认为李书文选择的领域无论是茶叶还是家居
都是可以做大的领域,他只需要选择其一集中发力即可。

四,企业家和投资者看人有“不同”

IDG创始合伙人熊晓鸽提出了一
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企业家和投资者看人角度有“不同”,在场的阎焱和熊晓鸽都是投资者出身,其余均为企业家,前者支持窦大海,后者支持李书文。
这可能违背了那句“英雄所见略同”的名言,不过可以看出现在的投资者越来越注意“规避”风险,选择稳妥的投资项目,而企业家仍然喜欢冒险,毕竟对现在的创
业模式来说,创业者花的是投资者的钱。

五,有的评委太“水”

我说这个“水”并非真水,而是他们的评论不符合其身份。决赛
以前的几个评委都很不错,最好的要属马云,评论到位就不说了,其评论风格可“堪称一绝”。决赛中最好的要属柳传志,尤其是柳传志对李书文的几项点评,有根
有据。遗憾的是其余部分评委要么同质化现象严重,要么不到点上,真怀疑这些评委看过之前的几期节目没有。

六,勾心斗角越来越突出


在中国也是一场比赛,选手时而为对手时而为伙伴,有利益瓜葛。后几期有的选手是越来越老谋深算,选手之间越来越勾心斗角。在我看来,李海镛窦大海冯志刚三
人是最没“心机”的三人,李书文虽然强势,但也直爽。另有选手则完全是老谋深算,暗地里想的全是如何干掉对方,虽然能力也不一般,报复心理却很强,这种人
也是成不了大器的。

强烈推荐:互联网作品集四(最新) 互联网作品集三   互联网作品集二  互联网作品集一 爱情文章集锦 诚邀赞助商加盟,在作品集内为您的品牌打广告,让您的品牌有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