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07-08-31

IT评论需要注意的几点


文/王艺建(欢迎约稿,网络策划推广等合作)
QQ 543415188


在IT评论界混了很久了,虽说不是混得“如鱼得水”,至少在知识面上有了很大扩展,也结识了很多IT评论界人士,经过这么久的历练,我觉得IT评论应该不止是评论,更多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否则IT评论很可能成为“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是评论的大忌,为了避免IT评论成为纸上谈兵,我觉得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这里提出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 少谈理论,多讲实践
有的IT评论员对理论知识揪得很紧,但缺乏和实践的有效结合,这不可谓不是一大弊病。理论太过高深未免会“高处不胜寒”,而且空谈理论会造成恶性循环,接二连三的大家都瞎编一个理论拿出去说那就是我的研究成果,或许的确有研究价值,但是否适用,怎么用仍是很大的问题。 我就遇到过,有公司曾找过我给他们做策划,完了我问他们对我的策划有何见教,他们的观点是“你很有书面之才,但如何让我们相信你实际的运营能力?”。
赢在中国就很注意实践,而且是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很显然,他们对选手能力的考察不仅仅在Idea上,更多的放在了商业实战中。通过一场场商业实战考察选手们的策划能力,营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很多人都曾在IT评论中谈到了营销一词,大谈如何搞网络营销;也经常提到品牌一词,大谈如何树立品牌。其实无需大谈,先把自己推销出去再说,我想一个没有实际营销经验的人是无权谈网络营销的。当然,如果你把你自己推广出去了,也树立起了个人品牌,你的能力就会被肯定。
二, 树立自己的评论风格
现在的IT评论员也越来越多,但在评论风格上却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如何树立自己的风格却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犀利,幽默,正统,滑稽等等。
拿我来说吧,最初我的定位是正统中带一些幽默,因为之前我主要写娱乐,形成了幽默诙谐的风格,写IT评论需要用更正式的语言,但正式并不代表呆板,在IT评论中添加娱乐风格会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我依稀记得最初看徽剑老师的评论文章的时候,有几个华丽的辞藻非常精妙,非常形象的表达了个人观点,比如形容奥一的“撞了南墙又回头”,形容新浪的“捧着金饭碗顿顿吃山药蛋”等等,即达到了评论目的同时又让整个评论文章活泼起来,读起来很舒服。
三, 提升评论深度
我很喜欢读《互联网周刊》,互联网周刊的文章很有深度,对IT行业的挖掘与分析非常深刻,非常到位。相比之下,有的IT评论缺乏内涵和外延,完全就事论事,结果评论没有力度,不能以理服人。
比如之前谷歌视频恶搞百度,有位IT评论员就评论的非常全面非常有深度,包括对视频制作者的几种猜测,以及每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后果分析都非常到位。也有的从互联网发展大环境和谷歌本土化进程来分析,这些角度都别具一格,在深度上更胜一筹。
说到评论,我想到了一些很好笑的文章,区区三两百字,这也叫评论,我看叫绪论更恰当。要评论出深度必须要有一定的篇幅,虽说不是长篇大论,至少也不是三两百字就解决问题了的,否则就没有评论的价值了。


仅列出以上三点,希望和大家多多交流,提升IT评论的质量,实实在在的为IT行业的发展起到风向标的作用。


强烈推荐: 互联网作品集二  互联网作品集一 诚邀赞助商加盟,在作品集内为您的品牌打广告,让您的品牌有质的飞跃)

2007-08-30

互联网集聚了太多的卑鄙小人
  
  文/王艺建(欢迎约稿,网络策划推广等合作)
  QQ 543415188
  
  拟下这个命题,是因为最近互联网界又变得错综复杂,最近就发生了一场18岁CEO的闹剧,再联想到之前闹得满城风雨的卡巴瑞星事件和新浪PK搜狐事件,前前后后着实让我感到互联网集聚了太多的卑鄙小人,为了互联网事业的发展如此的“前仆后继”。
  
  这些卑鄙小人中的一大类就是据说“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枪手”——由于和外界IT公司有着利益瓜葛,故而丢弃了自己的良知与道德,拿了东家的钱不择手段抨击东家的竞争对手,骂其体无完肤,望其身败名裂。严格意义上说,枪手分为“心甘情愿”的枪手和“被人利用”的枪手,上次新浪PK搜狐事件(剑指张朝阳为互联网的花花公子)就“巧妙”的利用了他人,一句“不一定代表新浪观点”将责任推卸的一干二净。
  
  枪手广泛存在于互联网中,在公司与公司的明争暗斗中扮演“危机”公关的角色。枪手的广泛存在,不仅表明互联网评论界的混乱,更重要的可能误导网民。我想当初的卡巴瑞星事件,大多数对IT行业不是特别了解的网友已经难以分清卡巴瑞星谁是谁非了。这些枪手的所作所为其实就是混淆视听,唯恐天下不乱。而最近的18岁CEO事件,虽不能肯定有枪手作祟,不过不能排除炒作的可能。
  
  对,炒作,放在锅里炒使之有名气,这也是很多枪手爱干的事情,不过这次例外了,N多知名评论员清一色的职责这个18CEO事件纯属炒作,从事件本身来讲也的确是炒作。所以,此次的卑鄙小人首先是某些不识时务(只不能分辨事情真相)的“无良媒体”,推波助澜的为其炒作,恰恰被人利用。另外则是这家名不见经传的网络公司了,因为它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拿前者枪手来说,枪手的存在一方面对网民们来说是“误导”,另一方面对真正的IT评论者来说,也是个巨大的挑战,搞不好就会被指责为“枪手”,被恶意的抨击。互联网总有朋友和敌人,也就始终不免得罪人,我撰文批评新浪则被指责为搜狐的枪手,我批评搜狐则被指责为新浪的枪手,总之一句稍带“评判”观点稍带“个人感情色彩”的文章都有可能被批为“枪文”,继而被指责为“同流合污”。


        对后者蓄意炒作呢?危害就更大,因为它直接引导了一种不良的风气,致使互联网变得和娱乐圈一样乌烟瘴气。而对它自己有没有好处呢?我想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那叫“饮鸩止渴”,这么轻浮的一个网络公司肯定是不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了,靠这种方式增加曝光率,刚开始还风风火火红极一时,闹剧过后必定会成为“霜打的茄子”——焉了。


所以,做互联网啊一定要踏踏实实,无论你是做互联网还是做互联网评论,都不能玩儿花样,如果太过卑鄙或心机太重,我看其结局多半就会像那天晚上的赢在中国的某位选手一样。  
 


强烈推荐: 互联网作品集二  互联网作品集一 诚邀赞助商加盟,在作品集内为您的品牌打广告,让您的品牌有质的飞跃)

2007-08-29

80后IT新贵们做炒作也应该适可而止了

文/王艺建(欢迎约稿,网络策划推广等合作)
QQ 543415188


最近获悉一条爆炸性的新闻——某18岁艺人做了某网络公司CEO,这对本来就炒得热火朝天的80后IT新贵来说更是火上泼了油——其一,年龄上创了新纪录,这就叫骑驴的遇上了唱本儿的,你李想牛我比你更牛,18岁就做了CEO;其二,背景更是让人大跌眼镜——之前居然是一位艺人,在互联网圈内来讲,可以说艺人来做IT公司的CEO是“牛头不对马嘴”。



此人的名字乃张伯宏,较为大气,而且和中央某领导****字音相近。他就一人名,貌似在娱乐圈也是不温不火的人名吧,请恕我孤陋寡闻,至少之前鄙人从未听过此人的大名。如果这次事件旨在提升其知名度的话,好歹也要名副其实,对一家网络公司来讲,如果是聘请一个知名艺人来做CEO我想还在理一些。



事后我对此事反复考虑了很久,也看过不少评论文章,一番绞尽脑汁的思索之后,我拟下了“拿80后IT新贵们做炒作也应该适可而止了”这个标题,显然,首先我将其定位于炒作,其次对其是不赞同的,持批判态度的。
在我们所熟知的80后IT新贵中,包括像戴志康,李想,茅侃侃等人,虽然不如六七十年代的张朝阳,丁磊,王志东以及后来的马化腾,李彦宏等人耀眼,但好歹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过来的,勉强算个实力派吧,你这做歌手,谱曲填词的来趟互联网这趟浑水,说出去恐怕都让人笑掉大牙,你还嫩着呢。



我想到演艺圈有句话叫“演而优则唱,唱而优则演”,看来现在应该增加第三条出路了——做CEO,这符合演艺圈浮躁的发展思路。



事成之后,消息不胫而走,如同电磁波一样辐射到整个IT界。但业界观点可谓众说纷纭,为进一步定性,首先是从这个18岁CEO的背景下手,有人绝地三尺挖其幼年生活,个人隐私这里不必赘述;接下来是对这家网络游戏公司做了诸多考证。百度和Google里查无此公司,我就纳闷儿了,百度Google找不到难道这是家“皮包公司”?还有,你不请业内知名人士反而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艺人来做CEO,岂不是“找死”?其三是这个CEO到底能给这家公司带来什么价值,是不是要将娱乐圈的潜规则也带到互联网行业中来,我担心“画虎不成反类犬”。



三点一考证完毕,几乎可以认同这就是一个恰斤恰两的炒作,包括这家公司和这个CEO都在炒作,可炒作点在于CEO年仅18,而且之前是艺人。



显然,这种炒作对IT行业的发展危害是很大的,IT行业应该是一个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行业,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行为,无疑是给IT行业这锅鲜美的汤中放了几颗老鼠粪。我最担心的是其他公司和艺人会不会继续如法炮制,联袂演绎双簧来毒害IT行业,此其一。其二,我觉得这种炒作实在无聊,到最后很可能是害人害己——艺人失了本分,公司丢了业绩。请记住,IT行业注重盈利能力,绝不会容许这种只靠吸引眼球恶搞八卦的公司存在。


强烈推荐: 互联网作品集二  互联网作品集一 诚邀赞助商加盟,在作品集内为您的品牌打广告,让您的品牌有质的飞跃)

2007-08-27

做互联网不能瞎凭热情



文/王艺建(欢迎约稿,网络策划推广等合作)
QQ 543415188


最近一些朋友想筹划做网站,和我交流一些基本问题,比如网站如何形成差异化发展,如何推广等等,在交流中我发现很多人连基本的常识都一窍不通,这样子做出来网站多半也是畸形或者垃圾站。



比如今天下午有位朋友热情满怀的给我介绍他们的网站,就是一个从事软件下载的,类似于华军的网站。她问我怎么做才能打开局面,让网站持续良好的运营下去。我问了她几个基本问题,发现她完全是个互联网门外汉,我纳闷儿了,瞎凭热情你能做好网站么?



首先我问她他们的软件如何搜集的,她说有工作人员负责,我说这样子太劳民伤财,不如学ku6的,他问我ku6是什么,我简单介绍了一下ku6的模式,我说如果是自己搜集太过麻烦,不如来个“悬赏上传”,每人注册一个帐号,上传一个软件积10分,然后下载一次积1分,积分到一定程度可换做钱。她说她不知道哪家软件下载网站是这样做的,我说你前期需要积累人气恐怕必须得这样做,不给好处又名不见经传谁来捧场。所以,第一点就是很多站长不懂得独辟蹊径寻求差异化发展,于是只好模仿,千篇一律没特色。人家比你做得好比你做的早,你凭什么后来居上。



我又问了她有多少钱砸到网站中,因为网站成立之初是不可能盈利的,必须烧掉一定的钱,她居然说没钱。所以,第二点就是很多站长对资金的使用没有概念,没有做过经费预算,如果资金不够充裕不能打持久站的话我建议你还是别做,这年头网站泛滥成灾,搞不好你的网站很可能就被埋没了。加之这年头天使投资可不是那么好找的,别以为自己有个Idea就可以骗来投资。而且就算你拿了投资知道怎么用么,不会理财的给他再多钱都没有用?



我再问了她能不能实现我开始说的功能,她说她不会改代码,用的是别人的开源。晕了,开源程序我大概知道一些,大部分都只能满足基本功能需求,如果要做出差异化来恐怕还得要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做开发和维护,尤其是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网站。当然,如果你的营销能力特别强,可以把一个烂网站推广出去也算你牛,但似乎在优胜劣汰的互联网发展机制下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微乎其微。



于是后来我建议她先学一些基本的互联网知识,待知识储备够了以后才考虑做网站。其实这种情况还有很多,有的人有好项目要找风险投资,居然连风险投资的英文缩写VC都不懂。互联网不能瞎搞,不能瞎凭热情,如果基本常识都不懂就盲目的去做,结局无疑是死路一条。


强烈推荐,作品集一键下载: 互联网作品集二  互联网作品集一诚邀赞助商加盟,在作品集内为您的品牌打广告,让您的品牌有质的飞跃)

对搜狐流量超新浪的几种预测与分析


文/王艺建(欢迎约稿,网络策划推广等合作)
QQ 543415188


今天在搜狐IT频道看到一篇报道说根据Alexa流量统计,搜狐流量连续两周超新浪,这对新浪来说无论如何不是好消息。之前新浪在奥运会合作伙伴的角逐中败北,而后倡导建立奥运联盟力图孤立搜狐扭转颓势,却被广泛认为是“一厢情愿”,“虎头蛇尾”,“雷声大雨点小”,如今第三方机构的流量统计表明搜狐超新浪,能说明哪些问题呢?



流量对一个门户来说意义是不同凡响的,尤其是象新浪搜狐这种传统门户,对流量的依赖性更强。加之搜狐历来都被看作是新浪的追赶者,如今奥运战略上败于搜狐在先,其后流量又落败,这无疑是“漏屋又遭连夜雨”。



搜狐流量能超新浪,首要要归结于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在奥运会即将到来的300天里,搜狐可以进一步通过其奥运合作伙伴的身份巩固其门户地位,依我看搜狐已经迎来了超越新浪的最好时机。



那么就此次流量排名的变更,以后会出现什么样的变数呢?对此,笔者做出以下几点分析:
1.搜狐流量持续领先于新浪,要达到这个效果,不仅要充分利用好奥运合作伙伴的身份,还要继续在搜狐3.0上发力,重视网站内容建设,强化博客社区邮箱粘性,彻底打通矩阵等等。目前网易已经在深度整合邮箱和博客资源,这个思路可供搜狐借鉴,搜狐在这一点上本来就有优势,做起来想必更加得心应手。



如果搜狐流量继续领先下去甚至拉大和新浪的距离,那搜狐很可能取代新浪成为中国第一门户,改变网民上网习惯。不仅在流量上领先,在收入规模上也将超越新浪,不过要达到这种效果,搜狐任重而道远。



2.搜狐流量在奥运会之前领先于新浪,在奥运会之后落后于新浪,这种情况的出现几率较大,尤其是随着奥运会的临近,搜狐的优势会进一步得到体现,如果奥运光环消失,则很可能在奥运会之后回到原位。



搜狐流量领先得力于其资源整合和利用的充分,一直一来搜狐饱受矩阵困扰,而自从搜狐将战略从“品牌驱动”转为“技术驱动”之后,搜狐的不少产品,如博客,输入法,通行证等就受到了网友好评,以及后来的博客大会宣传造势等等,这为搜狐储备了更多后续资源用于品牌建设,加之搜狐对内容也相当重视,流量的提升也就大势所趋了。



3.搜狐流量仅是短期领先于新浪,无法持久。如果是这样,搜狐的执行力就不够强,正如当初搜狐手握体育重金资源却仍在世界杯大战中一败涂地一样。不过我相信吃一堑长一智,张朝阳没有那么傻。



搜狐流量的提升似乎是必然,也似乎偶然。一方面新浪一直是中文门户老大,搜狐屈居老二,这在很多网民心目中几乎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定律。另外,新浪在奥运战略上败于搜狐,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搜狐扭转时局也不无可能。



当然,搜狐能否在流量上持续领先于新浪,我们拭目以待,不过此次小胜一局,对搜狐来说也是个天大的喜讯了,毕竟搜狐追赶新浪也有这么多年了,总要挖一点好消息来,否则这些年就白追赶了。


强烈推荐,作品集一键下载: 互联网作品集二  互联网作品集一诚邀赞助商加盟,在作品集内为您的品牌打广告,让您的品牌有质的飞跃)

2007-08-23

百度股价飙升,搜索广告泡沫凸显


文/王艺建(欢迎约稿,网络策划推广等合作)
QQ 543415188


昨天上搜狐IT频道不经意间看了一下中国概念股,发现百度的股价仍徘徊于200美元左右,并未有丝毫减退迹象,按照这个股价,百度市值逾60亿美元,远超新浪网易,在中国概念股中位列第一。


百度股价的上涨和百度业绩的飙升不无联系,但另一方面也折射了搜索广告的泡沫。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搜索广告泡沫的前因后果。


搜索广告的泡沫首先源于搜索引擎的流量,据Alexa数据统计表明,百度已经成为流量最大的中文网站,远超传统的门户,在过去流量为王的大背景下投资者对百度报以热烈的掌声不无道理。深层次讲,搜索引擎流量的暴增源于用户互联网使用习惯的改变,包括网民从上新浪搜狐看新闻转至百度搜新闻,搜索引擎几乎成了网民访问的第一站。在这种趋势影响下,百度取代了传统的门户成为真正的门户,据第三方数据统计,门户流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百度带来的,可见把持了搜索就把持了流量,也把持了先发制人的优势。


在搜索引擎重要性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广告客户也纷至沓来,目前百度的收入几乎靠广告支撑,其采用了一种竞价排名的方式来刺激广告主的需求,也大幅提升了收入,2007年Q1季度百度搜索广告收入超过新浪广告收入,成为最大的网络广告平台。


搜索广告能战胜品牌广告,流量是基础,除此之外,搜索广告相比传统广告有定位精准的特点,门户大杂烩对网民没有清晰定位,并不能如实反应网民的诉求。目前三大门户中,只有新浪和搜狐做的稍好,网易和腾讯做的较差,这样直接的后果就是广告效果有限,广告收入并不能和流量成正比。


品牌广告的缺点正是搜索广告的有点,搜索引擎只会产生和用户诉求相关的广告。因为搜索的对象是由用户来确定的,搜索结果直接满足了用户需求,在这个基础上打广告,效果显然要好得多。


当然,不排除有一种泡沫在作怪。互联网的每一个业务都可能存在泡沫,从品牌广告到短信到网络游戏到Web2.0,概莫能外,搜索也是如此。搜索市场可以说是有泡沫,也可以说是风险,比如一味强调收益会给搜索质量和用户使用感受带来挑战,一味强调收益还会致使点击欺诈事件的发生等等,搜索广告在操作手法和法律上都有待完善。只是搜索市场的泡沫经济并不像2000年那样剧烈,至少搜索引擎已经有了相对成熟和稳健的盈利模式。


搜索广告相比品牌广告还是个新生食物,投资者对搜索广告市场的盲目看好很可能导致搜索广告泡沫的产生和破灭,目前百度股价飙升或许就是这种泡沫的缩影。


百度已经意识到这一状况并积极采取行动避免这一状况的发生,比如国际化,还有就是百度新闻的改版(加中间页面),或许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华尔街对搜索市场的期望,才能维持这个泡沫永不破灭。


强烈推荐,作品集一键下载: 互联网作品集二  互联网作品集一诚邀赞助商加盟,在作品集内为您的品牌打广告,让您的品牌有质的飞跃)

2007-08-21

社区搞得如火如荼,出路究竟在哪里?

文/王艺建(欢迎约稿,网络策划推广等合作)
QQ 543415188

现在的社区搞得相当的热闹,如同春秋五霸和军方混战。说到社区,除了三大门户外,像百度的贴吧,天涯社区,猫扑等等,都是社区中的佼佼者,其火爆程度和影响力令人咂舌。说到社区我又想到了和社区只有一墙之隔的博客,说白了博客就是变异的社区,和社区本质上有相同之处。然而博客和社区目前的情况是人气火爆,但双双赚不了钱。有人提出将博客和社区联姻,目前看来三大门户都在做这个事情,但博客和社区这一夫一妻始终达不到“夫妻双双把家还”的程度。

昨天坊间传言Google投资天涯,天涯当然人气很旺,但从今天的投资者角度看来,最关键的问题不是人气,而是盈利模式的问题。有人就曾质问博客网总裁方兴东“我关心的不是你什么时候赚钱,而是你有没有赚钱的能力,如果我问你方总现在马上给我赚钱,你能做到吗?”这句话可谓问到了大多数BSP的伤心之处。在过去,敏思博客的倒闭不可谓不给所有的专业的BSP敲响了警钟,在新一轮互联网泡沫破灭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关心的是在未来还有多少公司会想敏思一样倒下。

可能有人会问,Youtube不是被Google高价收入囊中了么?国内难道就不能如法炮制么?没错,十几亿的价格确实令国内的Web2.0公司羡慕不已,如果有公司可以高价钱向博客网一类的网站抛出橄榄枝,难保有人会不动心。但中国有多少大公司愿意去高价收购?擅长收购战术的搜狐尚不屑一顾,何况一直以原创为傲的网易。三大门户加百度都是自己开拓Web2.0,丁磊曾说过Web2.0时代没人能玩的过门户,可见专业的Web2.0公司对其并无价值可言。如果被收购的这条道路行不通,那就只有考虑上市,而上市几乎是让很多Web2.0公司连想都不敢想的问题。Chinaren创始人陈一舟曾想通过一揽子的收购壮大自己的实力然后去上市,这一计划最终流产。周鸿祎曾后悔卖掉3721给雅虎,并发下豪言壮语说奇虎一定要上市,不会卖掉,业界有人却认为其炒作的成分大于实际意义。

来看火的要命的天涯社区。天涯社区并不是一个完全靠人气制胜的社区,天涯重人文气息,上面的帖子大多质量上乘,品味不俗。这就使其有别于其他社区,如猫扑等。即便如此,天涯仍是“嫁不出去的美女”,VC不愿意来过问她,也没人愿意娶她,唯一的办法就是靠一点广告费和其他费用维持生计。由于广告方面的影响力和投放效果远不如门户及百度Google,早期广告费仅能维持基本的柴米油盐,却无法使其发展壮大。

对社区如何发展的问题,我并无发言权,但可以提一些建议,之前我在《天涯能不能达到天堂》一文中提到天堂要想长足发展必须内外兼修,内部要完善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外部要多和其他媒体企业合作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气优势,不过这一切都还只是方向而已,具体落实到行动上,仍有很多工作要做。如果换成是我来做的话,直观上将我会先将浏览量高的地方都贴上广告,然后再考虑和一些媒体合作共同炒作大造声势。先建立一个造星平台再从中收取广告费,文稿费等等。还有就是借助人气傍大款,比如Google投资天涯这一事件。

目前的天涯也算走出了盈利模式的困局,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加上天涯的人气和粘性,也可为Google带来流量,加之Google的影响力,这种模式会比较持久和稳固。所以说,天涯开了个好头,完全可供其他社区借鉴。


强烈推荐: 互联网作品集二  互联网作品集一诚邀赞助商加盟,在作品集内为您的品牌打广告,让您的品牌有质的飞跃)

2007-08-20

搜狐未来三大增长点  


文/王艺建
QQ 543415188(欢迎网络推广营销策划等合作)


最近互联网公司相继发布财报,我对比了一下搜狐和其他公司的情况,再结合之前搜狐3.0的布局和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以及搜狐在游戏上的重大突破,我认为未来搜狐将有三大增长点。


一, 搜狐3.0,矩阵作用凸显


在搜狐博客大会上提出的搜狐3.0概念,被业界人士看作搜狐矩阵进入整合阶段的新时代,其实早在之前搜狐推出大本营之后,整合效应就显露无疑,这样,搜狐可以将博客,邮箱,相册,社区(包括Chinaren)的用户统统划归大本营之下,提升产品的互动性和粘性。


值得一提的是,搜狐博客在与新浪博客的搬家大战中几乎大获全胜,目前搜狐博客已具备较大规模的用户群,同时伴随着声色版以及视频和小纸条的应用,搜狐博客将更大程度整合搜狐旗下产品,实现个人门户的梦想。


我以前曾说过搜狐的个人门户是什么,用搜狗输入法在搜狐上写博客,用搜狗搜索搜集音乐放到音乐盒,用小纸条和博友实现即时通讯,在博客中引用搜狐相册中的相片……至此搜狐的个人门户完全可以涵盖互联网的绝大多数应用。


搜狐矩阵如果能发挥足够大的能量,那么搜狐将得到网民足够的认可,而这种矩阵的优势将变相体现在广告等业务上。


二, 广告的奥运会契机


前几天新浪网易腾讯的联盟还搞得如火如荼,近来却如同霜打的茄子——焉了,有IT评论员说新浪被其余二者忽悠了,也有人说后二者被新浪忽悠了,不管怎么说,这个奥运会联盟现在看来是有名无实——有名字但无实际好处,因此这个所谓的庞大的联盟就成了虎头蛇尾的烂尾工程。


与此同时,搜狐也在大力构建自己的联盟,比如和央视合作,和平面媒体合作,但这种合作是以搜狐奥运会合作伙伴的身份为依托的,体育营销的优势将随着奥运会的临近而日渐凸显。


这里可以建议搜狐大举拉入一批专业的奥运会评论博客,到那时候,搜狐有第一手的官方内容也有网友原创的评论内容,其效果必定是相得益彰。


三, 游戏后发制人


搜狐5月9日推出了自主研发的多角色扮演在线游戏****。从2007年5月10日至6月30日期间,****收入为230万美元,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超过40万人。


这是自搜狐进军网游以来取得的最大的突破,之前搜狐开发的刀剑游戏几乎没有带来如何的价值,而此番****旗开得胜,在网易和盛大陷入疲软之际可谓来了个后发制人。


可见搜狐的****在未来将贡献更多的利润,成为搜狐公司除广告之外新的盈利增长点,也以此可以弥补搜索引擎方面的利润下滑,但不知道搜狐是否会根据奥运会的到来开发一些与之相关游戏,并在游戏中投放相关广告,拉动广告和游戏业务的成长。


强烈推荐: 互联网作品集二  互联网作品集一诚邀赞助商加盟,在作品集内为您的品牌打广告,让您的品牌有质的飞跃)

2007-08-16

对叨客模式的几点看法


文/王艺建
qq 543415188 (欢迎约稿,网络策划营销等合作)


近日朋友给我推荐了腾讯的新作——滔滔网,我看了一下觉得这个产品还蛮有创意的,于是立马体验了一番,加之后来在搜狐博客IT圈看了部分博友的评论,对叨客模式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嫁接在腾讯这艘航母上更显不凡,借此总结了我对叨客模式的几点看法,欢迎拍砖。


1.发帖方式多样化


叨客优于博客的一个重要亮点就是发帖方式的灵活多变,叨客信息发布方式不可谓不多,包括滔滔页面发布,QQ签名发布,手机短信发布, 叨客机器人发布四种方式。叨客的发帖方式的多样化侧面体现了腾讯完善并充分利用其产品线资源的决心,对产品的整合有促进作用,也能迎合部分人的时尚需求。


2.迷你博客别具一格


作为一种特殊的博客不可谓不别具一格,叨客其实就是传说中的迷你博客,操作简单,内容短小,随意性强是其特点。这种特点对部分懒于操作多功能化的博客系统,疲于书写长篇大论豪言壮语的人来说很适合,同时也决定了其只能局限于这类低端人群,毕竟闲着没事儿干才唠唠叨叨的,然而在中高端人群中却毫无市场。


3.内容鱼龙混杂


对Web2.0来说,内容是个关键,有的时候内容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影响力比如新浪和搜狐的博客,因为内容丰富而人气旺盛。相反,叨客的内容有太多垃圾,我在叨客上看不到半点对我有用的信息,此其一,其二,内容显然没有进行过细分,这使得其无法具有像百度贴吧或者博客群那样有汇聚人气的效应。我相信部分叨客唠叨的目的是为了交友,确切地说是为了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但叨客显然没有起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作用。对大部分叨友的内容我都不感兴趣,而从中挖掘志同道合的叨友又是一项很繁琐的工作,怎么办?还是只有回到博客圈中来。不过叨客倒是可以和QQ群做个衔接,一个QQ群配一个叨客圈,实实现二者资源呼唤和共享,QQ群提供了现成的分类,而叨客只作为共享内容的一个平台而已,这样的效果会是相得益彰,但具体操作可能有点难。


4.功能单一人气差


叨客目前的功能还是太过单一,人气很差,这一点对我来说不具备吸引力,不过来日方长,腾讯如果肯在这块上下功夫,还是能实现很多个性化甚至是定制的功能的。我为什么要说对我没有吸引力呢?功能单一是其一,其次是人气。发帖子和写博客者大多抱有一种想法,就是希望自己的帖子能被更多人阅读,目前大多叨客人气很差,自己的东西无人问津便没有任何成就感。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叨客对发布的内容几乎是按照时间先后来排序的,就像没经任何管理的论坛,人气不旺帖子没人看,旺了又容易沉下去,几乎成了“顶”不起来的阿斗。我看今天的人气似乎不旺,首页居然还有38分钟以前的帖子,可见发帖密度不过如此。


5.有盈利模式吗
虽然腾讯二季财报表现优异,依靠腾讯的实力运营滔滔完全是小菜一碟,但这里还是要把盈利模式拿出来,按照腾讯通吃互联网的脾气,断然不可能让滔滔永远处于烧钱的状态。从腾讯和运营商合作层面上来讲腾讯可获得直接的利益,但有个大前提就是人气的积累,另外就是盈利模式的深层次挖掘,毕竟,从产品的完善到人气的积累再到成熟的盈利是个很漫长的过程。


这里谈谈我对叨客运营的看法,我觉得要让叨客走到盈利的那一天,腾讯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不妨对叨客按内容进行细分,起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作用,这样才能长时间汇聚人气,但这样花费的成本可能较大。另外叨客在基本功能上仍有待加强,我刚才登陆的时候还出现了系统繁忙,可见这还是个半成品。还有就是可和其他比如Qzone等产品实现互联互通,在遇到诸如选秀这些大排场的时候更要积极合作,这样才可能走向盈利,随便胡说几句而已,欢迎拍砖。


强烈推荐: 互联网作品集二  互联网作品集一诚邀赞助商加盟,在作品集内为您的品牌打广告,让您的品牌有质的飞跃)

2007-08-15

Google恶搞Baidu,中国互联网和Google平分秋色


文/王艺建
qq 543415188 (欢迎约稿,网络策划营销等合作)


我最近看了一些评论Google视频恶搞百度的评论文章,部分评论还是说的很好,很有深度,但我觉得在广度上有待挖掘,仅仅就事论事恐怕不足以挖掘此事件的本质,而且这种事件既然在“互联网楷模”Google身上上演,其他公司如法炮制也是理所当然了。所以这种事件有一定的通用性,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其背景也相对复杂。


我觉得这件事情折射了中国互联网的不同之处,我们说娱乐圈是个大染缸,一旦步入娱乐圈就很难“洁身自好”,互联网也是一样的,Google打入中国市场,也会“同流合污”。所以,事情就分客观和主管两方面分析了。


一, 中国互联网的“流氓”特色


我感觉中国某些具有“流氓”特征的公司反而容易倍受青睐,甚至被奉若神明。就拿此次事件中的百度来说,去年百度疯狂裁员,点击欺诈,人工操纵搜索结果等等一度使百度跌入流氓互联网公司的边缘,更有坊间传言称当年要不是百度对Google下恶意黑手,百度不可能有今天的一骑绝尘。


除了百度,当年的3721做流氓软件出身的,要说玩卑鄙耍手段,或许二者还有的一拼。还有很多其他的一些公司这里不一五一十的说了,当然我并不是说所有公司都是流氓,只不过背地里干见不得人的勾当的公司的确是太多了。要说在目前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或许你不做流氓还真发不了财,你看看3721赚了钱吧,周鸿一要假扮天使了;百度目前也在纳斯达克风光无限,可见流氓本色在中国互联网还真有市场。


二, Google创新危机,迫切需要另辟蹊径


Google中国的压力不可谓不小,去年三驾马车今天已经唯独只剩下开复博士一人孤军奋战了,高层变动过大,军心不稳是大忌;另外,Google在产品上的创新也似乎告一段落,上次步搜狐的后尘开发输入法可见Google产品创新似乎已经陷入黔驴技穷的地步,Google要获取更大发展空间,必须采取非常规手段。


和新浪的合作其实是顺理成章的一个手段,借门户之手打击百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不过还应灵活应对百度的竞争,毕竟先小人后君子,因此就有了此次的恶搞。此次视频恶搞能否取得预期效果还有待观察。有评论员认为Google此举不仅毫无效果反而给自己摸黑,适得其反,这就侧面反映了Google中国的现状很是难堪,如果不是别无选择,Google不会采用这种下三烂的手段,还拿央视开涮。


所以,结末的观点就是中国互联网和Google平分秋色,中国互联网的大背景迫使Google有所“转型”,此为客观因素;另外,Google也愿意放弃“不做恶”的操守,毕竟搞定百度才是大事情。这年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不搞死你岂能善罢甘休至于Google光辉形象,那只是哄哄小孩儿而已。


强烈推荐: 互联网作品集二  互联网作品集一诚邀赞助商加盟,在作品集内为您的品牌打广告,让您的品牌有质的飞跃)